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学会在什么时候应该注视对方面部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将会对最终的交流结果产生极大影响。
社交场合的目光
普通社交活动中目光投向的区域,应该是对方两只眼睛和鼻尖构成的三角形位置。这样的目光既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等一系列不适感,又能够表达自身的尊重。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社交场合下该将目光投向哪里,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还是应该看着对方的整个脸部?大多数人认为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是对的,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中,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并不非常合适,特别是对方是容易害羞的异性,在你紧盯着她的眼睛跟她说话时,她会目光闪躲甚至语无伦次。
实验表明,在一般的社交活动中,注视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由对方的两只眼睛和鼻尖组成的三角区域内,然后间或地直视对方的眼睛,这两种眼神角度的时间分配以9∶1最为合适。也就是说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用90%的时间盯着对方的“三角区域”,用10%的时间直视对方的眼睛,而这10%的时间应该比较均匀地插入整个交谈过程。
千万不要在交谈中走神
当你在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聊天时,你本能地会想看向别的地方,这是你正在走神,当你在东张西望时,其实潜意识里是想给自己寻找一个逃跑的出口,而此时你的眼神会准确无误地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对方。所以,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不悦情绪,在交谈过程中,千万不要走神,不要将目光轻易地飘向别处,只有在交谈过程中不时地和对方进行目光的交流,才会使你看起来更加真诚可信。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注视交谈对象时,要注意避免眼神放空的现
在交谈中走神会给人留下非常不可信的印象。象,因为即使你的眼睛还在盯着对方,你失神的目光也会告诉别人你的心思早已跑向别处。长久的注视会激发亲密的情感
大龄“剩女”陶然和大龄“剩男”陆军因为对对象太挑剔而至今未找到合适的对象,婚介机构在了解了两人的情况后,为两个人安排了一次见面。见面前婚介机构对陶然和陆军说了同样的一席话:“这个人外部条件都非常好,只是有一个小缺陷,那就是他的眼睛在孩提时代受过伤,所以眼睛有点不太灵敏,但是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 结果,陶然和陆军在见面时都非常用心地观察对方的眼睛,而两个人在约会结束时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后来又见了几次面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最后走到了一起。后来两人同时问起对方关于眼睛存在毛病的问题,这才发现两人的眼睛都没有毛病,这是婚介机构的一个策略。因为两人都有挑别人毛病的习惯,所以婚介机构将两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而在两人注视对方眼睛的过程中,长久的注视激发出了对对方的好感。想想我们看到的电影场景,当一男一女在刚开始交往时,他们对彼此的好感加深都是通过长久注视对方的眼睛而产生的。假如你惹
异性之间长久的注视会产生微妙的情感变化。好朋友生气了,你抱歉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两分钟以上,你就会发现对方的怒气会减弱很多。因此,如果你想和交流对象之间产生亲密的情感,不妨尝试用心长久地看向对方的眼睛深处!
用眼神抓住听众的目光
一些专业演讲人指出,演讲时要抓住多个听众的目光,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果演讲台离听众有一定的距离,演讲者应当在听众席中选择几个固定的参照物,当然参照物应当位于观众席的不同方位,然后将目光在几个参照物之间转换,这样每个参照物周围的听众在你看向他这个方向的参照物时都会认为你是在和他进行单独的目光交流,这样他也会积极回应你,更加专注地倾听你的演讲,于是你就能和大部分的听众建立起较为亲密的交流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