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注视对方:怎样的目光交流才合适

社交礼仪中的心理学 作者:孙海芳


只有当两个人彼此眼神相交时,才算是真正开始沟通和交流。

在我们和陌生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悦的感觉,有的人则会令我们感到别扭,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让我们觉得不可信赖,不想再交谈下去。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神开始的,而且往往取决于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面对我们注视的目光对方有着怎样的反应等。

眼神会透露你的内心情感

英国剑桥大学的西蒙·伯龙·科恩博士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几张人物照片拿给不同的实验对象看,但是每张照片都只能看到眼部,眼睛以下的所有部位都被遮住了。

然后,博士要求实验对象根据他们所看到的照片,为照片上的主人公匹配合适的心理状态,比如“友好”、“放松”、“不怀好意”、“忧虑”等;除此之外,实验对象还要判断照片上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比如“渴望你的喜爱”或是“渴望其他人的关爱”等。

如果单纯从统计理论上来说,纯粹依靠猜测完成的试题,正确率应该是50%左右。但是这个实验所提供的25道题目里,男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了19道,女人们的平均成绩是答对22道。这个结果表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于眼睛所传递的信号,都具备很强的解读能力。

所以,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千万不能眼神呆滞,你通过眼神的交流,把正面的信息反应给对方。

像他这样微笑地看着讲话的人,是很讨好的:这种微笑表达了自己对他人的含而不露的专注和热情。眼神与微笑的合作力量

怎样注视才是最有积极效果的?正确的方式是微笑着看入对方的眼中,保持6~7秒,然后微笑着移开眼神。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草草了事。

微笑着注视对方的人更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通常会认为那些微笑着注视自己的人更具有魅力。

心理学家要求志愿者评价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两张人脸图片哪个更有魅力。为了消除人脸的物理特征对偏好的影响,每次呈现的两张图片都是同一个人的照片,只是面部表情或者眼睛的注视方向不同。实验结果发现,志愿者认为那些微笑的脸更有魅力,并且那些注视着志愿者尤其是异性志愿者的脸比注视着其他方向的脸具有更高的“魅力指数”。这说明人们很注重她(他)的眼睛注视的方向,伴随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伴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不安。 不刻意躲避对方的视线范围

目光交流不仅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传达彼此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注视中,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非常很微妙。一般来说,在双方对视时,较弱小的一方会先将目光垂下,而让比自己强的对方来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样一来,逃避目光者也就陷入了一种不利的地位。他们之所以会因被看而感到不自在,也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劣势感到不安。

同样,在双方见面时,如果因为胆怯而低下头,那就等于将支配权让给了对方。这可能会让对方轻易地获得控制权,也可能让对方无所适从,不知道你的想法。

要建立彼此对等的关系,绝对不能回避对方的目光。如果别人和你说话时,眼睛不看着你,只顾忙着手里的事或者东张西望,从对视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是弱势的一方——两人对视,一人回避对方目光。如果你想表现强硬,你也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你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交谈时也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那会让人产生压力。

例如,某公司在迁移到一座新建的硬件设施都很好的大厦办公后,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经营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管理者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问题出在那些为了多方采光而设计的宽广的玻璃窗上,由于外面的情形被一览无余,里面的工作人员觉得外边的人在一直在盯着自己看,内心的不安全感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结果,这家公司只好用百叶窗遮住外面纷扰的情形,以维持员工的工作效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