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外貌,它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整体评价。因此,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仪容美。
首因效应:决定成败的第一印象
一个相貌妆容不佳的人在马路上拦不到顺风车。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者某物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我们称之为“首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进入大脑的顺序决定着认知效果,而先进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后进入大脑的信息相对次要。而在见到一个人时,最先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是什么呢?你想的没错,正是对方的外貌信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分别让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打扮入时、妆容精致的漂亮女郎;一位面部干净、戴金丝眼镜的青年学者;一位留着怪异头发、脸上脏兮兮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发现,四个人当中,搭车的成功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漂亮女郎、青年学者、中年妇女、邋遢男青年。其中头发怪异
驾车者喜欢载那些“整洁顺眼”的人一程。且不爱卫生的男青年尝试了几十次,只成功了一次。
由此可见,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相貌妆容与他的社会交往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造成的。外表是否清爽整洁、赏心悦目,是让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别人向其他人评价和描述你的首要凭借资料。
Q成为社交通行证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IQ(intelligencequotient,智商)和EQ(emotionalquotient,情商)决定了他的职业发展前景,可是在现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除了智商和情商的竞争外,我们的BQ(beautyquotient,美感)逐渐成为职位升迁和人脉扩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
经历过多次面试的人都知道,职场的“外貌歧视”和“性别歧视”相当普遍。社会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男子高大帅气、女子漂亮身材好,绝对有助于升迁。当然不是说外貌决定升迁命运,但是,事实证明,在同等能力的情况下,BQ(美感)分数越高,越容易更顺畅地与人打交道,也更容易获得升迁机会。
某位为多家企业及个人担任形象顾问的王女士说:“很多努力工作的人,在职业攀升时总遇到天花板,这是因为他们往往输在了忽视形象包装上,企业比个人更爱面子,企业喜欢培养和提拔的是那些能上得了台面的人。”至此,我们也多少理解了那些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减肥,甚至整容的人的苦衷。要想在社交中顺风顺水,也要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来修饰自己的仪容。
后天努力,“整容”有理
虽然容貌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对仪容的修饰,人们还是可以提升形象竞争力。
1.从“头”做起
按照人们的一般习惯,在打量一个人时,往往是从头部开始打量的,因此,一个人头发的修饰就必须非常注意。
头发的修饰,必须做到:保持干净、长短适中、发型得体。保持干净:头发应该勤于梳洗,否则会弄得自己蓬头垢面,头发出油生味儿、发屑随处可见。洗发间隔保持在三天左右比较合适,容易出油的头发应当缩短间隔。男士应当半个月理一次发,女士可以视头发长短情况而定。特别注意的是,在有重要应酬时,必须事先洗发、梳发、理发。
长短适中:虽然头发长短可以视个人喜好而定,但是也要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例如商务交往中,男性头发不能过短,理成光头有时会引来过多的注视;男士头发也不宜过长,否则会给人不男不女的感觉;一头飘逸长发会让少女更加风情曼妙,但是放在一个老太太头上却会让人大跌眼镜。
发型得体:在理发和修饰头发时,一定要注意发型和个人出席场合的契合。例如发质、脸型、胖瘦、年纪都会影响到发型的选择。在工作场合,发型应当传统、庄重一些;在社交场合,发型应当要体现你的个性。而比较新潮怪异的发型,除非你参加艺术活动,否则不要将它带出家门。面部特写:妆容要注意面部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女士,在修整妆容的时候,更要细心。正文附有具体的妆容要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