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起缺乏安全感的依赖性的主要原因:身体忽视:营养不良,缺乏足够的运动,忽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
情感忽视或精神虐待:很少关注孩子;很少或根本不去了解孩子的情绪;口头上辱骂孩子。
躯体虐待:身体暴力或性侵犯。
离开原始抚育者:因抚育者生病、死亡、离婚,或是小孩被他人收养。
抚育者变更:保姆的更换。
频繁地搬家: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创伤经历:严重的疾病或事故。
因为母亲的抑郁:母亲由于自身的孤立、缺乏社会支持及荷尔蒙问题而不能扮演母亲的角色。
母亲吸毒或酗酒:因服用麻醉药品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
未经确诊的痛苦疾病:如绞痛、耳部感染等情况。
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和谐或共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性情差异。
年轻或缺乏经验的母亲:缺乏包括依赖性培养技巧在内的为人父母的技巧。上述这些缺乏安全感的人际关系,在形式上并不一定是单独作用于某人的,很可能是多种上述关系同时复加在一个人身上。因此,为了生存,人的大脑便会以各种非理想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整,从而适应这种依赖性中存在的心理不安感。这种为了让自身可以适应在非理想情况下生存所作出的再度调整,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认识自我的方式,也影响着我们将来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延续到成年期的缺乏安全感的感情依赖,其征兆包括以下内容:自卑:贫困、黏人或者是“我不需要任何人”之类的“伪独立”行为。
无法克服压力和应对逆境:缺乏自制能力,也缺乏调节各种情感及情绪的能力。
无法建立和维系各种人际关系:疏远、反对父母、家人和权威人物。
表现出不合群的态度及行为:暴力、充满敌对情绪。
难以信任他人:对亲密关系和情感感到不自在。
消极情绪:绝望,对自己、家庭和社会持悲观的看法。
缺乏同情心:缺乏同情心,也缺乏悔改的心态。
行为问题和学术问题:说话方式和语言措辞方面的问题,学习困难。
喋喋不休:要么不能安心倾听对方的话,要么一言不发。
沮丧征:漠然,对一切都不关心。
容易患上慢性疾病:总是生病。
食物强迫征:胡吃海塞,狼吞虎咽,不肯进食,把食物藏起来。我们列举得足够多了,以至于包括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而这些困难,我们每个人总会在家里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区别只在于遇到这些困难的程度有深有浅而已:作为成年人,我们能不能至少和一个重要的人物发展并维持一段长久的、令双方都感到满意的关系?又或者我们的各种人际关系是否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或是不断地出现了裂痕、不断地无功而返?然而,最重要的是,根据最近的有关神经学领域的另一重大发现显示,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性的,而由于大脑所具有的这种可塑性和灵活性,使得人类总是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种新的沟通模式,而这些模式都是建立在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感情依赖的基础之上的,尤其让人感到有希望的是针对于一些夫妇的调查研究。在这些夫妇当中,仅有其中一方对这段感情保有安全感。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安全感的那一方对双方感情所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大大地增加心里存在不安的另一方的内心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