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一个极端的案例,绕不开的富士康(1)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杨振昆


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在2010年的五个月内连续有12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员工在公司的厂区跳楼自杀,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富士康也面临着危机,面对极大的社会压力,媒体连篇累牍的追踪报道事件真相,甚至有记者“潜伏”到富士康员工的生活区域内,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员工因为仅有不到一千元的低廉基本工资,为了增加一点收入,纷纷都签署了自愿加班的申请书。紧张而长时间的工作,使他们身心疲惫,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温情和沟通。心灵的封闭性和环境的封闭性更加剧了员工的无奈和烦躁的情绪。跳楼事件的频频发生,正是无法宣泄的情绪,无法承受的痛苦的极端选择。生命对于个人是如此的宝贵,对于每一个年轻的员工,未来的岁月原本还有无限的可能。但是,他们却选择了结束生命。

事件发生后,对企业的谴责之声如浪涛汹涌,而企业也十分“无奈”的表示,“富士康有多达42万的员工,怎么能够防止每个人产生极端的行为?个人走上这条不归路,企业能负什么样的责任呢?”据报道,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在员工“八连跳”之后请来法师到企业“作法”,然而不仅于事无补,很快就发生了“第九跳”。富士康也试图用经济补偿的方式来平息这场危机,然而,从公司的管理和企业文化上找寻原因,迅速地改善员工的生存环境,应该是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和环节。

有心理学家分析,跳楼的个体行为会给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年轻人带来强性的刺激,甚至会引发更多人跳楼的冲动。

我突然想到鲁迅的《呐喊》,当时的中国犹如一个黑色的铁屋子,没有光亮,没有空气,他为身处铁屋子里的人感到悲哀和愤怒,为什么人们身处铁屋子却不自知呢?鲁迅发出了这样的喊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富士康公司,企业为了在紧张的国际化竞争中生存发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无可非议的,更何况许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大陆,就是看中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问题在于,身处于无法忍受的环境,年轻的员工们为什么要选择结束生命而不选择离开呢?

富士康事件间接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一个企业应该创造什么样的生态环境让员工享有阳光、空气和雨露?每一个员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赢得更好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