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吸引人。由于巴菲特当时已经闻名全国,其每项投资举动都会对股市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巴菲特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特别恩准:可以在一年内不披露自己在当年的投资行动。因此,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买入行动,除可口可乐公司外,其他人士并不知情。但是,“当巴菲特手中的可口可乐的股票持有率达到6%时,股票资产累计已经达到了12亿美元。终于在1989年3月,巴菲特的 把戏 被揭穿了,人们纷纷到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最终,纽约股票交易所不得不给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挂上了当日涨停的牌子。” 由于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在巴菲特买入后的持续优异表现,到1989年年底,伯克希尔公司仅在这只股票上的未实现收益就高达7.8亿美元,占其买入总成本的76.16%。
摘自《滚雪球》。面对这样一个略有些“呼风唤雨”和“点石成金”味道的故事,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认为:1989年的净值“暴利”主要源自安全边际。5. 1998年:溢价收购通用再保险1998年,伯克希尔净值增长了48.3%,超出市场指数19.7个百分点。只是这一次的“暴利”和“弹簧挤压”几乎没有一点儿关系,净值增长中的“绝大部分系来自于因购并交易所发行的新股溢价”(巴菲特1998年致股东信)。这一年,巴菲特完成了两项重要收购:奈特捷公司(NetJets,经营飞机分时业务)和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 Corp.)。后者的收购价格高达220亿美元,是前者收购金额的30倍(关于此次收购的细节与玄机,我们在“可口可乐”一节中有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两次收购都涉及伯克希尔公司发行新股,而就在“巴菲特宣布用公司20%的股份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股票的同一天,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达到了每股80900美元的高位” ,从而使得溢价发行构成了公司当年259亿美元净值增加额中的“绝大部分”。
摘自《滚雪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98年伯克希尔公司净值的大幅增长(确切地说是超额增长部分)与安全边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6. 1995年:乏善可陈的斩获在1976~1998年伯克希尔净值的6个“暴利”年中,1995年的含金量是最低的,超额收益仅为5.5个百分点。由于公司当年完成的两项收购均涉及数量很小的新股发行,因此我们估计这5.5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多少仍与溢价收购有关联。由于当年的公司净值增长实在没有精彩故事可言,巴菲特在当年致股东信中作了一段自嘲式的表述:“对于1995年能够有这样的成果并没有什么值得好高兴的,因为在1994年那样的股票市场状况下,任何一个笨蛋都可以很轻易地在市场上有所斩获。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引用肯尼迪总统曾说过的话,只要一波大浪起来就可以撑起所有的船只。”本节要点:(1)发生在1976年、1982年、1985年、1989年、1995年和1998年的伯克希尔净值的巨幅增长,并非主要源自股票投资上的安全边际,而是背后另有故事。(2)我们观察巴菲特,不仅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更要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