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综合竞争地位得到提升。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对金融控股集团改革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挑战
风险管理的挑战。由于实践的局限性,在正确处理风险与业务发展关系的问题上,我国金融业远未达到成熟,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风险管理的数据积累和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的独立性还有待加强。同时,2009年天量放贷引发的银行信贷长期化、财政化、贷款集中度高、项目资本金不实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资本管理的挑战。高速扩张的信贷投放使得资本被迅速消耗,对金融机构的后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这一结果可能与金融控股集团银行业务既定的长期发展战略存在冲突。同时,监管部门为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已经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措施,资本约束再次成为制约国内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
赢利能力提升的挑战。一方面,利息收入是国内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利差收窄的趋势使中国金融业面临重大考验;另一方面,在中国依然实施分业经营的监管政策下,银行不能直接从事如证券、信托等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中间业务收入面临巨大压力。同时,金融脱媒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直接融资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银行业而言,竞争和赢利的压力会越来越明显。
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挑战。金融创新与监管放松为这次金融危机爆发滋生了大量的“有毒”资产。宽松的监管环境促成全球影子银行体系的形成,极大地伪装了真实的杠杆率水平,全球杠杆率从1980年的108%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01%。然而,一方面,与发达国家金融业创新过度相反,中国金融业的创新仍显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金融创新配套体制和严谨创新流程,进一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金融业对于金融创新风险的控制能力还需要加强,创新风险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衍生品等金融创新监管更为严格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把中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向新阶段,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控股集团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将给金融控股集团带来新的机遇,抓住这些机遇,中国金融业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走在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前列。
经济企稳复苏并长期向好的机遇。中国在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达到96万亿,2010年的新增贷款仍将达到75万亿,2011年的新增贷款预计在65万亿~7万亿之间,外部环境的逐步向好也将进一步刺激当前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此外,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趋势性变化,人口红利、内需拉动(包括城镇化、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等)、高储蓄率、产业结构升级仍将持续,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将为中国银行业的赢利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金融危机加速了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出口导向型行业、周期性敏感行业的重组,一些新兴行业如低碳经济、新能源、绿色环保产业、生物医药行业以及一些管理先进的企业将会在危机后发展壮大,居民消费也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正确的政策导向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将给金融控股集团的业务结构调整提供难得的机遇。
居民理财意识提升的机遇。到2009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已经达到265万亿元人民币,可管理资产在1 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富裕人士已经达到40多万人,他们掌握着10万亿左右的财富。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提高及财富收入的结构变化为零售业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发展提供了机遇。居民对于个人金融资产的分布习惯正在从以储蓄为主,调整为向储蓄、理财、保险、投资等多种渠道分布。越来越多的银行储蓄存款将被各类理财产品所代替,这一变化为金融控股集团及时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向提供了新的机遇。
“走出去”发展的机遇。目前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大多通过股改上市实现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国际化,这就要求中国金融业改进经营管理,以全球化的视野推动经营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跨国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快速增长,企业跨国投资和并购的趋势日益明显,对金融控股集团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境内外融资、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