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非语言沟通表现形式
我们把非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沉默,时间,身体语言,空间等四个方面。
1.沉默
中国有句话叫:沉默是金。沉默确实是沟通中很厉害的武器,但是必须有效使用。否则,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还是商务沟通中,很容易使另外一个沟通者无法判定行为者的真实意图而产生惧怕心理,从而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沉默可能是对方想结束谈话,也可能是对对方的观点保持不同意见抑或是想争取时间来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自己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纯粹的交流感情。当你对一个想和你交谈的人沉默,可能会伤害个人的感情从而影响到重大决定。比如,由于受到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人讲究韬光养晦,在商务谈判中,中国的谈判小组会深深隐藏自己所关心的利益和要求,在谈判中严守讨价还价的原则,对对方所出价格闭口不谈。这也就给自己争取了谈判的机会。但是在同美国人谈判的时候沉默可能并不适合,因为美国人做事坦率、自信、真挚和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滔滔不绝套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点正好和中国的谈判风格相抵触。因此,在和不同的谈判对象谈判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沉默的度,不然会造成谈判失败。总之,沉默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武器,但必须巧妙使用。
2.时间
时间作为非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是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沟通者对待时间的态度来判定沟通者的性格、观念和做事的方式,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准确的了解沟通者,作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1)不同民族、社会、文化对时间感受不同
我们往往容易作出人人都以同样的方式感受不同时间的假定。毕竟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不是吗?然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感受是不同的。
在西方人们信奉基督教,故而将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这样一些宗教节日视为民族大节,非常重视,开展大量庆典活动。而在我国历史上,老百姓比较喜欢按照阴历计算日子和节日,因此诸如中秋节、春节等才是中国老百姓喜欢过的传统节日。
(2)即使在某种文化之内,不同社会团体将时间分为不同时段
工商界关注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而零售店的经营者则更多关系周末的工作日;像宾馆、酒店等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者会把黄金销售期定在两个黄金周和双休日,而农村可能不怎么关心工作日和周末,他们会根据农业活动和季节(如耕作季节、播种季节和翻晒季节)安排时间。
(3)人们对时间有不同估价
由于时间观并不总是明确的,所以更重要的或许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间划分。根据他们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人们对时间有不同的估价。如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和退休老夫妻对于时间的态度会有很大区别。
对人际沟通产生明显的影响也包括使用时间的方式。如果你在上午10点安排一个约会,却在上午10点半露面,那么你可能在传递着某些信息:你对约会的态度、对那个人的态度或对自己的态度和时间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提前出席一个讲座,可能说明你的兴趣和热情。你可能在利用时间表达你的热心。
(4)人们在时间的使用上有不同文化
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时间观念,中国的公交车和列车时刻晚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北美国家,“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会记录约会日程并按日程计划和时间表生活。因此准时和及时对于北美国家是很重要的;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时间观念会比北美国家差一点,但是准时也是他们的特征。在德国,公共交通工具从来都是按照时刻表准确运行的,一旦因为晚点而给乘客造成损失,相关部门会给予适当的赔偿;在南美洲的国家中,人们在参加宴会或者谈判时迟到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者进行沟通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
3.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在我们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它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体触语等形式。
(1)面部表情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爱斯曼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美国、巴西、智利、阿根廷、日本等五个国家选择被试者。他拿一些分别表现喜悦、厌恶、惊异、悲惨、愤怒和惧怕等六种情绪的照片让这五国的被试者辨认。结果,绝大多数被试者“认同”趋于一致。实验证明,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的,有较一致的表达方式。因此,面部表情多被人们视为是一种“世界语”。在面部表情中,应该特别注意眼、脸部肌肉、眉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和一般的商务交往中比较常见的面部表情有挑衅的,傲慢的,厌烦的,不满的,着迷的,高兴的,震惊的,惊讶的,怀疑的,沾沾自喜的,同情的和气馁的。每一个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思会在对方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之前更加正确的传达给接收者。在商务谈判中,如果一方的谈判人员面无表情的时候也是心理活动最难捉摸的时候,这时会使谈判的另一方得不到信息反馈而不知所措,也是谈判最难进行下去的时候,最后可能不欢而散。
①目光语
目光语主要由视线接触的长度、方向以及瞳孔的变化等三方面组成。
视线接触的长度是指说话时视线接触的停留时间。视线接触的长度,除关系十分亲密者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为1—2秒钟以内。与人交谈时,对方视线接触你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的人,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而低于这一平均值的人,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太感兴趣。不同的文化对视线接触的长度是有差别的。在中东一些地区,相互凝视为正常的交往方式。在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中,避免眼睛接触是尊重的表示。当然,在大多数的国家里,特别是在英语国家里,沟通中长时间地凝视和注视及上下打量,被认为是失礼行为,是对私人占有空间或个人势力圈的侵犯,往往会造成对方心理上的不舒服。但并不是说在跟他们谈话时,要避免目光的交流,事实上,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实或者逃避责任,但也可能表示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