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联大的团体生活(节选二则):群社

联大八年 作者:西南联大《除夕副刊》


清华,北大,南开的同学由长沙到昆明时,有一个步行团。这六十八天的生活给予了同学们一个集体生活的习惯。到昆明后,他们觉得这种集体生活在平时也并不是不需要,于是以这一部分同学为基础,在蒙自分校回到昆明时,有了群社的组织。

群社最盛时,有二百多社员,前后间有一千余人。

那时群社的经常工作是出壁报,开辩论会,讨论会,时事座谈会等。

群社除了有一个通俗平易的街头壁报之外,在校内有“群声”,“群声”偏重于生活的描述和政治评论,可以说是群社的机关报。“腊月”是纯文艺的刊物,那时,群社里写文章的能手相当不少。记得有一次,“腊月”出刊在云瑞中学时,一星期之中,有篇文章前面,始终挤满着人,前往欣赏的教授也颇不乏人。“热风”是一个画刊,以漫画,尤其是连环漫画为主,兼有些短小的杂文和木刻。“热风”书刊最精彩的一次是有六幅连环漫画,第一幅的标题是“灯红酒绿,卿卿我我”,描写男女聚会的胜况。第二幅是一个跳舞场面。第三幅是男的为女的提皮包背大衣。第四幅是“不能不以身相报”,双双走进旅馆。第五幅是女者抱着大肚皮痛苦。第六幅是一个老教授谆谆告诫:“这种事情只有你们女人才有责任。”事实上,那时候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女同学并未抗议。其他还有“书评”壁报。

辩论会曾经有过各种题目,最刺激的一次是辩论恋爱与结婚问题,女同学支持不结婚,男同学则主张应该结婚,双方旗鼓相当。讨论会举凡国共问题,战时教育问题等等都讨论过。

那时候大家对于旅行都很感兴趣。群社曾举办过路南夏令营,在路南住了一个星期,在这一星期中他们作过兵役宣传,举行过各项比赛。此外附近的名胜如桃园,杨宗海,等等他们都到过。记得在桃园的一次,一共有六队,每队将近百人。每队仅交五元法币的桃子费,吃了两顿桃子,最后每人还带了很多回来。回来时,因为时间太晚,公路局特从昆明派车来接同学回去。

在假期里,群社分成各种学习小组:社会科学方面有哲学,经济。文学方面有文艺,诗歌,及俄语世界语讲习班,译员都是同学,最卖座的时候,现在云瑞中学最大的教室(可容五百人都挤满了)。艺术方面,有戏剧,歌咏,木刻。时事方面有中国问题等。受他们的号召而参加学习小组的同学最多时达到七百余人。

对于娱乐和健康,群社的社员也没有放松过,他们有球队,连不会打球的老爷都要上,他们有月光会一类的聚餐。

对于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他们经常有街头壁报,并且以各种方式作兵役宣传,群社的街头剧随时也可以看见在街上演出。

群社的社员有苦干的精神,记得群社戏剧组在省党部演出《 阿Q正传 》时,就有一位女同学把头发剪了演尼姑,因为没有钱,所有的东西都拿人来代替,如像幕布用人支持等等,以至动员六十余人。而且他们开了先例:演戏不吃东西,下午在学校里吃了饭跑去,晚上演完了跑回学校吃饭。守夜的也只吃一只麻花。

除了这些,群社有一个集体学习的制度,他们上某门课的同学,大家集拢,规定每人应该看多少书,看完之后,负责报告,这样他们省去了多少时间,而能多学到很多东西。功课好的帮助坏的。教书先生们都惊叹他们的功课为什么如此好。金岳霖先生有一次向教授们说:“这些人平时不上课,考试时试总是很好,真没有‘办法’。”因此现在在校的助教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群社的。

自从皖南事变之后,群社遭受到无理的压迫,他们的活动便慢慢的停下来,最后群社就因此解散了。

群社虽然结束了,他们的精神却给予联大同学一个永不忘的印象。而后如像冬青社,戏剧研究社等都是从群社演化而来,他们的表现,同学们也自有公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