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4)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作者:杨奎松


至红军主力则请指定庆阳、合水、正宁、宁县、西峰、栒邑、淳化、中部洛川、鄜县、甘泉、清涧、宜川、瓦窑堡、安边、预旺等十五县三镇。”随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防地请再增神木、府谷、葭县,连同河西、陕南部队及地方武装与游击队,经费每月至少要一百二十万。显而易见,考虑到与东北军、西北军的联盟已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确保日后有一个足够的生存环境,中共中央明显提高了谈判的具体要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时担心的主要只是“是否有保证让步而确能停止战争”?因此,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联名电报中已有这样的话,即“我们的政策是与蒋一道团结全国(即反对分裂与内战)共同对日,以后许多事情均愿与蒋商量,一切有利日本与汉奸而有损国力与两党合作之事,均当与蒋一道坚持反对之”。

要推动西安与南京妥协,就不能继续坚持争取西北半独立局面的方针。但是,考虑到未来同国民党的复杂关系,中共中央仍旧试图使西北“三位一体”的军事政治联盟在某种程度上得以继续,因此,在西安与南京的谈判当中,周恩来明确主张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应接受南京提出的甲案。既然必须妥协,这一提议自然容易让在陕西有着重要利益的杨虎城等人所接受,只是要劝说多数东北军干部接受却不那么简单。对于东北军的上上下下来说,这时最重要的其实并不在于接受什么样的妥协方案,而在于张学良能否回来。直至1月25日蒋介石所定的最后期限来到之时,顾祝同在潼关就张学良问题给西安方面的答复仍坚持不允张回,只是表示张学良的出处问题一定设法解决。鉴于蒋介石坚持扣住张学良不放,而与南京妥协已成必然之势,东北军内部截然分为两派,最让中共代表为难的是,恰恰是大批过去积极主张联共的少壮派军官坚?要以救张回陕为第一条件。这使得周恩来等人的处境十分困难,因为要劝说东北军干部接受妥协,就包含着要劝说这些少壮派军官准备接受在张学良暂时不能回陕的情况下与南京妥协的事实。按照周这时电报所说,他们虽“苦口斡旋”至“舌疲唇焦”,也只是做到“杨(虎城)、于(学忠)、孙(蔚如)、何(柱国)诸人已完全同意服从中央”,“东北军大多数师团干部坚决要求张汉卿回西安一行,与东北军干部见一面、训话一次,即行撤兵,否则要打”。为此,毛泽东、周恩来不得不反复致电南京,要求蒋介石允许张学良回陕一次,或写亲笔信给杨、于、孙、何?王及东北军将领。

针对中共中央的去电,宋子文两度接见潘汉年,说明允许张学良回陕实无可能,要蒋写信作保也难办到,但至少他个人愿意代蒋担保和平后不致有战争,请红军放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