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老板拍板,可以尝试,于是才有后来的项目和他事业的飞跃。“我在这篇文章里说的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大学里培养了分析能力,再和同行多聊,逐渐会有一个认识。我特别喜欢和失败的人聊天,因为各有各的失败,性格上的缺陷、机遇的问题、判断的失误,他们年龄都比我大,许多经验和教训都让我受益良多。”
2009年持续半年做了一个国际收并购项目,辛胜通和他的团队长进特别大。开始,他们制定了很多特征,并将其变成公司的目标;接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筛选符合他们篮子的公司;然后分组,进行比对筛选;最后给老板作汇报。老板对他们潜在的目标作了排序后,就是联系的工作。剩下两家挺靠谱,于是就派辛胜通出国去现场进行调查。
整个团队只有三四个人,包括北外学外语的同事。那时候加班是家常便饭,就差睡在公司。“每天光文件就厚厚一摞,”辛胜通边说边比画20厘米的高度,“不停地开电话会议,还要倒时差。”
“当时我们整个团队是有些私心的,因为在中国做海外收并购有经验的,就是中铝和五矿。我们想尽量走得远一些,要把投行、律所、会计师都involve下来。车一旦启动了,就不容易停下来。”虽然那次收购以失败告终,但初出茅庐的辛胜通和他的团队收获了最为宝贵的经验。2010年又有两个项目,均由辛胜通全权负责,虽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团队得到了外方特别高的评价,大老板很欣慰外方给予的认可。
第一次和老板出差时,被批评“还太年轻”的辛胜通终于在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年终公司的酒会上他向老板敬酒,老板当着全桌人的面表扬了辛胜通,在能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人那里,他得到了认可。
志在必得的房子-“大家都不爱要的时候,我才要。”
2008年下半年,辛胜通开始考虑买一套房子。北京的房价到达了高点之后,他知道肯定会有跌下来的一天。“终于有机会可以介入了,大家都不爱要的时候,我才要;大家都要的时候,我要不起。”他说。
辛胜通本来想要买一个二手房,但一直没有好的位置,后来发现在西四环外有个工地,向施工的一问,才知道是个期房,就要开盘了。辛胜通想起李嘉诚的“物业三原则”-location,location,location,顺势把这物业的周边都查探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