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心要素四――交流,交流,再交流

像西方人一样行动 作者:(澳)张海花


诚实就是最好的策略。

我们在《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一书中曾经提到,中国人在交流的时候常会“逢人只说三分话”。但是,坦率地交流、诚实和坦白是西方社会公认的美德,也是他们待人接物的默认方式,被西方人虔诚地奉行。

坦率地交流是西方社会人与人打交道的关键。欺骗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因为无论如何人们总会根据你的行动寻求真相。如果一个西方人认为他所得到的不是事实,或者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彼此关系的终结。

除了少数特别天真的人,西方人普遍认为说谎或者不坦率的人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西方有句谚语:“美洲豹身上的斑点永远也去不掉。”也就是中文里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旦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此人的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很难再恢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原有的关系――在生意圈中更是如此。

2009年底,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著名的体育明星在离家不到500米的地方开车撞到了树上。这一意外本身并没有任何争议之处,震惊西方世界的却是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老虎”伍兹的性丑闻以及与其家庭的一系列纠纷指控与辩驳。

在这里我们不去评判他是否真的陷入那些被媒体长篇累牍报道的婚外情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即使在西方,这也被看做是私人家庭事务。震惊整个美国的则是在过去10年中,大家都误以为他是一位诚实、热爱家庭的人,勤勉对待自己所热爱的运动,他的健康形象深入人心,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效仿的杰出典范。他还获得了众多国际品牌公司的认可,是世界各地一些顶级产品与慈善活动的“形象大使”。

随着传奇的逐渐破灭,人们发现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隐藏与他有染的女性,付给她们钱,以保证他的名声不受影响,维持健康、诚实、热爱家庭的公众形象。

所有这些都与事实大相径庭。他误导了整个国家。而他的欺骗行为恰好违背了西方人认为最宝贵的传统――坦率和诚信。多年来,他和他的顾问肯定知道他的公共形象与真相之间有多么矛盾。使人们深感失望的正是他们这种毫不关心的态度和对于事实的掩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会记得他多年来精心策划的欺骗以及依靠虚假的公众形象获利的行为。

坦率、诚实的交流态度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以坦率乃至尖锐的方式公开批评人或事,这一点与中国截然不同。他们认为,如果你的想法或者主张足够友好的话,批评只会帮助它改进提高;如果它本身是有缺陷的,那么这些不足将会很快被坦率、诚实的审查所揭露。

西方人一个非常基本的思想是对一个问题优缺点的公开辩论可以揭露事实的真相。《思维的版图》一书中提到,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诞生了44位诺贝尔奖得主,而日本只有一位,尽管日本在科研资金方面的人均投入一点儿也不亚于美国。科研资金投入只有日本二分之一的德国也诞生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就连投入更少的法国也有3位。

许多人认为,日本的这种现象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处于对长者或更高级别的人们的尊敬而噤口不言,也因为普遍缺少鼓励辩论以及学术竞争的文化氛围。真实地评价和公开评判被认为是非常粗鲁不敬的行为,与资深科学家或者老师进行平等坦诚的辩论也是不被接受的。而在美国,不论是杰出科学家,还是亲密的朋友之间,都会进行活跃的公开辩论,在科学期刊上评论彼此的理论和主张。在他们看来,这种挑战并不针对个人,而是为了形成更好、更完善的理论,从而探寻真理。

而这种态度在中国很难有立足之地,因为甚至连老子都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