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心要素八――演绎、线性逻辑思维

像西方人一样行动 作者:(澳)张海花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西方人多采用逻辑方式对待生活和工作,以线性方式思考,每次只能关注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这与中国人的圆通和纵观事物的全局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2年就开创了这种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这种推理可分为几个步骤:列出问题或主题――研究提议――通过检查相反的观点测试此建议――重新评估,寻找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辩论任何相反证据的真实性――就这一问题得出结论。

这一方法在艾萨克 牛顿(1643~1727年)的发展下形成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基础。他指出,“分析是调查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用因果序列来解释一切”。与中国人寻求阴阳平衡不同,西方人以“世界是一台机器,一个发条”为出发点,为万事寻求答案。

杰夫曾多次参与外商在中国的商务会谈。西方人往往会照搬西方的逻辑方式,遵照“商务第一”(Business First)的原则,在会议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正题讨论业务,希望在谈好生意后再与对方建立关系,更为放松地对彼此进行了解。而中方则往往对先了解他们未来的合作伙伴更感兴趣。中国人从阴阳的角度考虑大框架内的所有问题,而西方人则独立、片面地看待每一个问题。

杰夫到会前通常会花几个小时提前准备好问题清单,一般会先在会谈中处理小问题――双方往往经过长时间的你进我退逐个讨论他清单上的问题。然而令他们不解的是,问题都解决后,中方却常常会在下一次会谈时再次提出前面那些已经解决的问题。

这在西方人看来既浪费时间又不合情理。实际上在西方人忙着逐项解决问题时,中方则忙于考虑全局;西方人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后就把它丢在一边不再考虑,而中方则认为那只是整体框架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影响到大局,还要再拿出来继续共同讨论。

这令西方人心生疑虑,有时甚至完全困惑。当会议接近尾声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讨论在往什么方向发展,因为通常他们会计划在一次会议中至少就3~5个最重要的问题达成共识。这样一来,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个问题可以从自己的清单上勾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