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流人才的相似之处

心眼力 作者:(日)野口嘉则


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学者、企业家、作家或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凡被称为一流人才的人都非常谦虚。

那些在其领域被认为是权威或是泰斗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是值得骄傲的,而总是说“我还差得很远”,他们也绝对不会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成绩。每当听到这种谦虚谨慎的言语,将其铭记在心时,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老子》中有句著名的“上善若水”。“上善”是最高的生存境界,像水一样。

水总是流向更低的地方,也就不会和其他事物产生竞争。老子教导我们,水具有置身于低处的谦虚和随意变换形状的灵性,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达到顶级水平的人,正是因为谦虚才能常常自我反省,始终能够在人格素养上得到更深更大的发展。

那么,这种谦虚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谦虚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个来源是“感恩的精神”。

感恩的精神不是认为 “自己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是源于“正是因为受到水、空气和太阳的恩惠,大自然的恩惠,有缘相识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恩惠,自己才得以生存”,也就是“谦虚恭敬地、深深地感谢”的精神。并不是以“有什么好处”为条件的感谢,而是“感恩能像现在这样活着”的无条件的、最高境界的感谢。拥有这种精神的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不会自大地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而认为这是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是一种“受到诸多恩惠和照顾才能走到这一步;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真是三生有幸;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更多地回报社会”的心态。这样一来,意识里就不会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了,即使到达了最高境界也不会因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有这种心态的人,无论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都在情理之中。

第二个来源就是“真正的自信”。

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的时候,才会用才能、地位、成绩等来掩饰和武装自己。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不行的,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搜集列举种种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把这些条件、证据(才能、地位、成绩)与自己等同。也就是把本来作为主体的自己(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证据)依附在才能、地位、成绩这些条件上。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拼命地去获得才能、地位和成绩,一旦获得了,就会产生“我成为了不起的人了”的错误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了“只有有了才能、地位和成绩,自己才是有价值的”这种想法,就会去瞧不起那些还没有拥有这些东西的人,成为不懂谦逊且傲慢的人。

一方面,拥有真正自信的人会认为“即使不依赖于才能、地位和成绩,作为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优秀的个体”,所以就不会把自己与这些条件等同。即使成功以后获得才能、地位和成绩也不会有“我变的伟大了”的错误想法,而是觉得“接受了许多的恩惠”,心中充满了感恩之情。正是有了真正的自信,才会给别人谦虚而不卑躬屈膝,彬彬有礼且散发人性的光辉印象。

南丁格尔曾经在书信中写道:“人在得到赞赏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另外《菜根谭》中也出现了“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勿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之类的忠告,告诫人们“越是处于顺境就越不能忘记谨慎行事”。当我们从周遭得到很高评价时,会容易丧失谦虚的态度。这一点请一定要铭记于心。

另一方面,面对人生中的重大困难,才真正是让我们变得谦虚的好机会。它让我们明白了处于顺境时应该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深刻反省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处于顺境时保持谦虚,才能在遭遇困境时也处变不惊。以实践这种生活态度为前提,我们就能成为一流的人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