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业大吉——店主的商圈分析学(4)

玫瑰面包营销学:妙趣横生的开店妙计 作者:邢群麟


所有的老板都想让全世界所有的顾客都来他的店铺买东西,因此都在费尽心思把自己的店铺打造成百货商店,样样俱全。其实很多时候,开一个针对少数人的特色店铺,收益往往也会特别可观。

在北京市丰台区的大红门,有这样一家经营各种奇特的“小玩意”、面向“小资”群体的生活用品店,走进这个奇特的店铺,在两扇装修古色古香味的雕花门内,有各种特色的民族服装、中国结、公仔、手工编织品等,拐弯进入店铺主铺,映入眼帘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瓶、精致陶瓷等,商品琳琅满目。自从1999年开店至今,周围不少店铺大都换了主人,这家店却越来越旺。

店主杨女士是个川妹子,在开这家店前和丈夫开了一家小饭店。1998年,杨女士觉得开饭店事务繁多,生活方式也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差很大,于是有了转行的打算,刚开始杨女士想开一个咖啡馆,但是由于自己不内行,对详细的经营流程和咖啡历史没有特别的兴趣,就搁置了这个计划,由于以前做过饭店,对市场消费有一定的了解,自己又喜欢旅游,喜欢收集各种小玩意儿,喜欢交朋友,杨女士打定主意:开一家瞄准“小资”群体的生活用品店。

小资喜欢各种有特色的小玩意儿,小摆设。虽然很多人都说整个中国都没有小资,只有普通市民和农民,但她仍肯定一定有小资群体。北京基本没有专门面向小资的生活用品店,这就是空间。杨女士于是在大红门附近租了间100平方米的铺面,投资6万元开了这样一间生活用品店。

开了这家店,就要有满足“小资”们需要的东西。刚开业那段时间,杨女士多年积累起来的小东西在货架上占有不小比例。另一个货品来源,则是杨女士外出旅游时搜罗的各种奇特的“小玩意”,杨女士喜欢旅游,每次到国外和全国各地采集货品也是一次旅游。

小资店里很多“生活用品”的实用价值并不大,杨女士在选择货品时更看重它承载的感情和记忆。比如,有一次她在山东看到了一些经典的沙包,便引起了对童年美好的记忆,于是就买了一些回来,当然很快销售完毕。其实当自己收到的物品遇到知音时,这个人就一定会遇到买家。这种以自己的感触打动别人感触的交易会非常容易带来熟客,杨女士的生活用品店从开业到现在,基本上一直都在盈利,很多顾客后来与自己还成了朋友,过节的时候还经常能收到顾客送来的礼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