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忠于君主,更忠于思想(1)

国学大师之死 作者:同道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清政府通缉,开始了长达16年的逃亡生涯,遍游四洲,经31国,行60万里。在此期间,他一直念念不忘被慈禧幽禁的光绪帝,更让他无法舍弃的是孜孜以求的“君主立宪”梦。在康有为的心目中,要想下赢“全中国”这盘棋,首先必须保证将帅(光绪)无虞,方可徐图大计。

为保光绪,康有为先是逐个给各国驻华公使写信,希望他们联合起来干涉慈禧太后,解救光绪帝;后又辗转日本、英国等国,试图说服各国政府,但均未果。康有为逃亡日本时,正赶上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想与康有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清政府,但康声称自己奉有光绪帝的“衣带诏”,不便与革命党往来,依然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解救光绪,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深知,要想营救光绪,还得依靠军事力量。1899年7月,在加拿大华侨领袖的协助下,康组织成立了保皇会,全称为“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保皇会成立不久,便赶上光绪帝三十圣寿,康精心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祝圣寿”。他领着数百华侨,长袍短褐,对着龙牌行三跪九叩大礼,遥祝光绪皇帝万寿无疆。在康、梁等人的领导下,保皇会先后筹款四十余万元。这些款项主要用于资助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以及徐勤等人在广西、湖南等地的队伍发动“庚子勤王”运动,以期解救光绪帝,但最后被张之洞所镇压。

之后的康有为,暂时脱离了现实世界,把注意力转移到戊戌变法前的理想——重建儒学。1901年到1902年间,康有为先后完成了五部书:《礼运注》、《中庸注》、《孟子微》、《大学注》和《论语注》。这是康融会古今中外思想重建儒学的一个结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礼运注》,在这本书中,康有为正式将大同与小康之说(取之于《礼记·礼运》)与三世说(取之于《春秋公羊传》)相挂钩,为写作《大同书》奠定了根基。在这本书里,康有为还说孔子之道先是受损于荀子的武断哲学,继而又惑于刘歆的伪造,最后败坏于朱熹的偏见。结果,中国未能得到孔子之道的好处,只能停留在“小康”之世。

1902年,康有为写完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大同书》,构建了他对“新世界”的理想。他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之道结合起来,又吸取耶稣教、佛教的平等、博爱的教义和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提出了人类走向大同世界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全书从揭露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入手,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腐朽的强烈不满。他以圣人自居,设计救世方案:大同社会是人类尽善尽美的境界,是人类最高的理想社会,一、没有阶级和种族之分,没有军队、国家和君主,全世界合立一公政府,管理全社会的生产及物质文化生活;二、取消家庭,男女平等,男女婚配只订交好合约,不再是夫妻,所生子女,由公政府抚养,人的生老病死都由公政府管理;三、没有私有财产,一切生产资料,无论工、农、商,一律归公有;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运输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人们的劳动时间大为减少,物质文化生活极其丰富。总之,大同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人人相亲的极乐世界。

不过,环境很快又改变了。1906年,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北京传来消息,说太后与皇上的关系已经和好,皇上开始参与新政。康有为得知后,欣喜若狂。认为现在朝廷自行变法,实行立宪,定可以扫除几千年来的弊政。如此一来,自己以后就不必再提什么解救皇上了。于是保皇会改名为国民宪政会,康有为积极上书请愿,出谋划策。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已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采取他的建议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