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为轶事

国学大师之死 作者:同道


◎ 康有为“抢”了梁启超的进士

1895年,康、梁赴京参加会试。当时的主考官徐桐等人是极端保守的官僚,在他们看来,康是一个有叛逆思想、不受欢迎的人,因此他们告诫阅卷大臣,广东试卷中有才气的,定是康有为,千万不能录取。但所有的试卷都一律将考试人的姓名封闭,因此只能从内容猜测。一位大臣发现了一篇才气横溢的试卷后,便相互传阅,阅卷大臣都以为是康的,决定不予录取,但事实上是梁启超的试卷。结果,康高中进士,梁名落孙山。

◎ 孙中山要见我,先得拜我为师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当时孙中山也在广州开业行医,两人相距甚近。孙中山曾托人致意,希望与他会谈,争取他参加革命。康有为比孙中山长六岁,拒绝平等见面,要求孙中山先办一份门生帖子,拜他为师,才允见面。孙中山认为条件太苛,两人终于没有相会。

◎ “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康有为逃亡日本期间,有次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的婚礼。在闹洞房时,康有为即兴作诗:“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并邀请闹洞房的亲友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组成一句贺词。后在康的暗示下,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添加完后,康让新娘和新郎齐声读出。新娘新郎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朗声读道:“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在场宾客哄堂大笑。

◎ 妙助徐悲鸿与爱人私奔

徐悲鸿与上海大同学院教授蒋梅笙之女蒋碧微在哈同花园一见钟情。但蒋早在13岁时已与苏州同乡查紫含订了亲。查家乃姑苏大户,退亲几乎不可能。万分苦恼之际,徐便向康求教。康听后,略加思索,仰天大笑:“哈哈,就让老夫来穿针引线吧。”

此后,康多次登门,说服了蒋梅笙。1917年5月,徐与康商量,准备在春暖花开之际,携蒋碧微赴日本写生。经过一番策划,康先让徐躲进辛家花园,“失踪”几日,临行前蒋碧微才化妆潜出。赴日前夜,皓月当空,康设宴为他们饯行。他举杯道:“祝贺悲鸿与蒋小姐私奔成功!”然后提笔深情写下“写生入神”四个大字,赠给这对才子佳人。

蒋碧微私奔前,曾留下“遗书”一封,其父已知内情,特意买了一口棺材,内装石头,并在《申报》上登了爱女病逝“讣告”,借以掩人耳目。

◎ 章太炎撰联嘲弄康有为

据说,章太炎曾撰联嘲弄康有为变法不成,反组保皇会。上联:国家将亡必有;下联:老而不死是为。该联既嵌入“有为”二字,又运用歇后语的方法,分别隐去“妖孽”和“贼”(《礼记·中庸》:“国事将亡必有妖孽”;《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

1.广州

1858年3月19日生于南海县。自幼遍投名师,通读先秦诸子典籍。少有霸气,志在创立新教。但不善八股文,乡试不第。后投到理学大师朱次琦门下,学习经学和史学。三年后,痛感经史之学不能救国,入深山老林白云洞,改读佛道之书,经常产生幻觉,自以为圣人,为天下苍生之苦而哭。

2.广州←→香港

1879年,游学香港,看到街道繁华、建筑瑰丽,如至天堂,钦佩西人治国有法度。于是开始阅读西方著作。自港返家后,致力于以新眼光研究“公羊学”。

3.广州←→北京

1882年,二次参加顺天乡试不中,回程道经上海,繁盛入眼,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大购西书;1885年,第三次乡试又不中;1888年,第四次参加顺天乡试仍不中,写下《上清帝第一书》,请求变法改革,未达天听,心灰意冷;认为上书不成皆因国民愚昧,决意培养人才,回广州创办“万木草堂”;1890年,收梁启超为徒,兴奋至极;1891年7月,写成今文经学著名著作《新学伪经考》;1893年,终于考中举人;1895年,赴京会试,时值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在即,联合应试举人,“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成为维新领袖;第二年,强学会被慈禧封杀,返广州写成《孔子改制考》,是为变法纲领;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再次上书请求变法;第二年6月11日,光绪帝正式宣布变法维新,历经103天,颁布新法110多条;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康梁”逃往日本。

4.北京 → 日本

在日本组织保皇会,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反对革命,不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往来。

5.日本←→列国

周游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印度、美国、墨西哥、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法国、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荷兰等31国,行程60万里。游说各国政府和华人推翻慈禧,扶持光绪。在新加坡槟榔屿遥控国内“自立军”起义;在香港组织保皇公司;在印度大吉岭写成《大同书》,构想乌托邦式新世界。1911年返回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反对共和政体,提出“虚君共和”。

6.日本 → 上海

袁世凯称帝,组织武力讨袁运动。

7.上海 → 南京

途经杭州、曲阜,提倡孔教,致电黎元洪大总统定孔教为国教。

8.南京 → 北京

1917年,拥护张勋复辟,导致众叛亲离。

9.北京 → 青岛

复辟失败后,游走各地,声援过五四运动,谴责过冯玉祥逼宫,但已为时局所弃,影响力不复往昔;1927年于青岛抑郁而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