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雄乘时务割据(8)

迷惘的诸侯 作者:江上苇


因为吃了如此大亏,所以当时还和熊克武搭着档的杨沧白相当恼火,回头就在诗文中骂骂咧咧:“蜀将多鹰犬,滇黔杂狼豺。”

但这时代不总是在发展的么?眼前这康、梁拆了伙,孙、黄也分了家,再碰上老袁这冤大头又非要帝制自为,双方终于有了共同的利害,便又讪讪地走到一条道路上来。

在蔡锷的士官同学张孝准出面联络下,李烈钧、熊克武、程潜等一批与云南及周边川、湘等省份有渊源的国民党人便纷纷潜入云南,和进步党魁梁启超的弟子蔡锷共谋讨袁大计。

滇军随即改称护国军,分两路出师讨袁。

蔡锷出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北进四川;李烈钧出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东征两广;唐继尧则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作为总预备队留守云南。

蔡锷的入川部队,以罗佩金为总参谋长,分三个梯团,两路入川。

第一梯团由刘云峰率邓泰中(日本东斌学堂)、杨蓁(云南讲武堂特别班毕业生第一名)两支队,出云南会泽、昭通一路,攻四川叙府(今四川宜宾);蔡锷本人则亲率第二梯团赵又新(士官六期)部、第三梯团顾品珍(士官六期)部,于1916年1月10日自昆明出发,经贵州毕节,攻叙永、泸州。刘云峰梯团入川后,首战即攻克叙府,揭开了护国战争的战幕。

自辛亥以来,这还是滇军第一次堂堂正正、仰俯不愧天地的出师——然而值得悲哀的是:它既是空前,也是绝后。

回头看看四川方面的情况。

话说胡景伊虽以向袁世凯效忠为代价,得取代尹昌衡而为四川都督,但老袁终究信不过这种倒戈成性的地头蛇。

于是1914年12月,袁世凯便派替胡景伊走门路的老熟人,湖北武备学堂出身,时任参谋次长的陈宦出任四川军务会办,率北洋军第四混成旅伍祥桢部、第十三混成旅李炳之部、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等三个混成旅,分从湖北、陕西两路入川。甫待陈宦行抵重庆,老袁即任陈为成武将军兼四川巡按使,并调胡景伊入京叙职——四川政权就这样变戏法般地,在北洋武力的胁迫下,完成了转变。

这陈宦虽系湖北人,但他此前曾协助川督锡良办过四川武备学堂,后又随锡良前往云南筹建新军,所以川、滇两省军界多有他的学生故旧。老袁以他镇抚西南,在人事安排上亦算妥当。

陈宦入川后,即秉承袁世凯之意,对川军大加调整裁撤。

川军原有五个师,其中第一师是原清末四川新军第十七镇的老底子;第二师是收编的“同志军”;第三师是收编的旧巡防军溃散部队;第四师是以刘存厚所率云南“援川”军留川人员和保定等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全新部队。这四个师均是尹昌衡时代扩编的,从属于尹昌衡—胡景伊系统。其中第一、四两师人员纯正,军事素质较好。而第五师则是个另类,这是原重庆蜀军政府的家底,政治上从属于国民党。

在“二次革命”后,川军重新洗牌,第二、三、五三个师被裁编。首先是熊克武的第五师因反袁起义被打垮;然后第二师又因师长彭光烈系尹昌衡心腹,在尹、胡翻脸之后为胡景伊所不容。故在打垮熊克武后,胡便给彭光烈扣上“通熊”罪名,将第二师解散;第三师主力已随尹昌衡西征,留守部分亦因师长孙兆鸾在此役中态度暧昧,亦被胡景伊并编。故此后川军仅剩两师,即周骏的第一师和刘存厚的第二师(由原第四师改番号而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