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的母亲叫王彩珍,是福州市郊区人。她个子约有一米五八,容貌清秀,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精明能干。她自称是后梁时期闽王王审知的后代,因此平时便有些名门望族的架势。当年亨利的父亲当上福州轮船公司的船员后,回到家乡找媳妇。结果,他看中她的那股精明劲和大家风范,将她从众多候选人中选出。
亨利的父亲只管生意,母亲掌管钱财和家务,因此亨利家中是女人当家。母亲对自己儿媳有两项标准:一是能干。郑家现有五家餐馆,急需家族内年轻男性接班。二是会生儿子。她一直为只生一个儿子而感到后悔。她暗想,这回找个媳妇,一定让她多生几个儿子。她的表妹给亨利先后介绍三个女孩,她仅看上其中的一个。那个女孩个子也不高,但面如满月,乳房挺,屁股大,就像一只会下蛋的小母鸡。她安排亨利和那个女孩子第一个见面,但是儿子根本看不上,一句话不说就走了。她只能暗自叹气。
亨利母亲第一眼就没有看上小妹,认为小妹缺乏福相,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她听说小妹想当作家,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小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告诫亨利,身份暂时不要办,等小妹怀孕再说。不久,小妹怀孕,亨利的母亲才对小妹热情起来,提议亨利带小妹找律师办移民申请。
亨利开始在中文报纸上寻找律师广告。翻开报纸一看,华人移民律师的广告多达一百多个。仔细一看,有的竟然是美国律师,但是取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因为小妹国语不太好,亨利只找会讲福州话的律师。于是,亨利带着小妹找到唐人街一家华人律师事务所。
见面一叙,亨利和这位律师有些缘分,原来他们的父亲都是从一个船上跳下的福州人。小妹把自己来美国的经历向律师简述一遍,律师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如果你们早一点来,也没有机会在美国拿绿卡。移民局正好有个新的规定,允许‘arriving alien’在美国调整身份。”小妹不知道这“arriving alien”是什么意思,就问亨利。亨利说:“就是到达的外国人。”但是,律师告诉她:“就是像你这样从机场闯关的外国人。”
律师解释说:“符合这个规定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这名外国人因非法入境在机场被移民局逮捕;二是这名外国人后来与美国公民结婚。这两条你都符合。”小妹一听很高兴,忙问:“什么时候能办好?”律师回答:“一年左右吧。”随后,小妹按照律师的要求递送资料,经过多次出席移民法庭,一年后拿到两年有效的临时绿卡。过了一年九个月后,小妹申请转正。按照规定,移民官要对申请人当面审核。面试当天,亨利和小妹抱着女儿赶到移民局。移民官是位黑人妇女,看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判断他们是真结婚,仅说了句“祝贺你们”就批准了。
托尼问:“你们婚后生活如何呢?”亨利说:“我和小妹结婚后,就和父母住在一起。”他说,虽然家里有几处房产,但是他们和父母住在皇后区贝赛一个独立房屋里。该房屋位于纽约长岛和纽约市之间,当地社区白人居民居多。
亨利说,新婚当夜,亨利送走客人,急不可耐,忙去脱小妹的衣服,小妹却用手挡住,说:“我已经嫁给你了。但在同房前,我有个要求。我想当个作家。你支持不支持我?”亨利一听,忙说:“行!我明天就和妈说,让你去上学。”小妹这才躺在床上,任其摆布。
第二天一早,亨利就向母亲提及此事,但是母亲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家里开了几家餐馆,人手不足,小妹应该去餐馆帮忙。因担心小妹听到,母亲把亨利拉到自己的房间说:“我看小妹心高气傲,志向远大。你的学历那么低,不怕小妹超过你,和你离婚?”亨利回到房间,就和小妹说:“妈妈也同意让你读书。但你刚进门,总要帮家里做点事。我的意思是,等你怀孕了,去读书就有理由了。”小妹一听,亨利讲的也有道理,就同意先去餐馆帮忙。
小妹选择在法拉盛附近的一家餐馆工作。她在餐馆里做收银员,并兼任带位。在纽约,中餐馆都是早上十时上班,晚上十二时下班,一天工作十四小时。小妹虽然是老板的媳妇,但也要像打工者一样上班下班,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不再提作家不作家的事了。
每天下午六点钟,亨利和母亲开车到各个餐馆收账。回到家,母亲把装钱的塑料袋藏在地下室的密室内,第二天上午亲自把部分钱送到银行的保险箱。这一切都瞒着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