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人潜规则之五:不管对错,一定要站到主流阵营的一边(1)

十八法则 作者:张振刚


新人潜规则之五:不管对错,一定要站到主流阵营的一边

在单位里遇到对立的双方,先想谁对谁错,便无异于小孩看电影时总要问谁是好人坏人。

你在这种时候需要做的,就只是看谁是主流,而不是张扬你的所谓正义胸怀。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回忆中说:文革让他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事实上,父母的遭遇,对任正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他看着忠实于事业和党的父母,仅仅因为家庭出身,便始终不能为社会主流所接受,即使比别人多做几倍的工作也无济于事,当风暴来临也是第一个受难者的时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为社会主流所认可,否则注定一事无成。

1976年之前,无论任正非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出色,荣誉都与他无缘;而1976年后他的际遇却一下从地下到天上,为什么?仅仅是主流潮向变了。

主流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强大,几乎没有个人可以抗拒得了。善良的人们往往会说"历史最终会是公正的",但不要忘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永远折射着当代的主流意见。更何况,能被历史所记载所书写的人物与事迹,毕竟只占少数。  

人在职场,乃至于人在社会,同样需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定位自已,也无论你设定了怎样的目标,只要你希望有所成就,就一定要为主流所认同和接受。  

对此有人可能会说,我当然在多数时候也认同主流的东西往往是对的,但要是它确实不对呢?难道我也要违反良知,去认同它们吗?

这问题提的好像很深刻,其实也不妨认为很幼稚。

首先,什么是对?有绝对的标准吗?

好人不好做,因为你往往不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

尤其在一个单位内部,多种势力间的利益纠葛往往复杂透顶,莫可名状,哪是用简单的对错所能描述的。站在他们各自立场上讲,他们便都是对的;换到另一帮人的立场来看,便又都成错的了。

所以,一个新人在单位里遇到对立的双方,若先去想谁对谁错,便无异于小孩看电影时总要问谁是好人坏人。

你在这种时候需要做的,就只是看谁是主流,而不是张扬你的正义胸怀。

即便存在有关的标准,能很容易看清楚谁的主张是对的,那你也很难保证,自己做出什么选择才绝对正确。不相信吗?

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铁轨上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了停用的铁轨,其他小朋友全部蹲在扔使用的铁轨上玩。

很不巧,火车来了。

而当时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并且来不及通知那群小朋友们撤离了,那么,你此时会用切换器把火车转向哪条铁轨呢?

你会让火车驶向孩子最多的那条铁轨吗?

尽管从规则上讲,你这样做是对的。但我想,你不会,原因不言自明。

你只有选择把火车引向停用的铁轨,因为这样可以拯救大多数的小朋友。

但问题出现了,你选择了多救一些小孩,就意味着必然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那个孩子却是正确的,你明白吗?

你怎么能让一个做出了正确选择的人,去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你只能这样。

尽管,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在事后不停的忏悔,每年到那个孩子的墓地前献上鲜花。但这应该是那个孩子所希望的结果吗?

在我国的一次次政治运动中,几乎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在犯着莫大的错误。难道他们全都不辨黑白吗?

他们中一定有为数不少的人,完全明白事情的真正是非。但他们别无选择,惟有同主流保持一致。

"身安而国家可保,岂特厚于己哉。"这是范仲淹晚年时对友人说的话。这话的意思是,与国同忧,就不要专尚名节,因个人意气误了国家大事。

他是在回顾了自己以前的作为之后,才终于得出了这个看似圆滑的结论。

是的,自己都不能保全的人,还怎么谈得到为国家出力!

案例11:该不该放她一马?

小杨来到一个新部门后,遇到了这么件事。一个女员工失踪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又回来了。部门要对其处分,开大会要大家表态。

结果女员工哭得梨花带雨,找了很多借口解释说,是由于什么什么原因才没有与单位联系的(其实是偷空干私活去了)。部门里便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处罚,一派主张算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