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的距离,最深的情怀
带来醺醺然般愉悦的葡萄酒新国度
中国China
中国西化的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的象征,就是已经有为数众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葡萄酒。消费量急速增加,每年估计有15%的成长,对现在的法国葡萄酒商来说,前往上海和北京就像是去纽约和伦敦一样稀松平常。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喜爱,又因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希望努力降低谷类进口而大受鼓励;根据OIV的调查数据指出,中国的葡萄园总面积到2003年为止已达到过去10年内的三倍。同一个数据还告诉我们,中国已经是全球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
至少在公元2世纪左右,中国西部的园丁就已经知道有葡萄树的存在;我们也能确定,当时的中国已经有酒(很可能是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欧洲的葡萄品种,在19世纪末才被引进中国东部,但直到20世纪末,真正以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才慢慢进入中国的都会区。
中国的幅员辽阔,提供了为数可观的各种土质和纬度;气候方面才是问题所在。中国内陆,苦于大陆型气候的极端天候,而沿岸多数地区(尤其是南部和中部沿岸)又有季风影响。
在大西北种有中国近五分之一葡萄的新疆省(虽然许多都是新近才种下的),冬季的严寒迫使酿酒用的欧洲种葡萄树,每株都必须在秋天时煞费苦心地一棵棵先以土堆封。巧妙的灌溉系统,用的是来自世界最高山脉的融雪。当地最主要的酒厂,是目前拥有近10,000公顷葡萄园的新天国际酒业(1998年才正式起跑)。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中国西部,甚至往东到甘肃、宁夏一带,都在葡萄酒产业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许多位于东部的酒厂也都在此拥有加工厂。
在中国,国有酒厂依旧四处林立,但却到了1980年代早期,当合资企业引进外国专业技术之后,中国才开始生产那些西方味蕾所熟悉、完全以葡萄酿成、具有水果风味且不甜的葡萄酒(有些是以进口葡萄汁为原料)。
R my Martin是第一个和中国人合作的西方企业,酒厂以天津为根据地,但却利用许多产自附近的葡萄来酿酒,河北省在全中国的葡萄树种植中占不到15%。让王朝酒厂成功的那款白酒,是用当地的龙眼葡萄和麝香葡萄(于1958年自保加利亚引进)调味而成,这也鼓励了他们开始种植古典欧洲酿酒品种。
龙眼葡萄是广泛用在酿制西式葡萄酒的品种,至于所谓的“山葡萄”,则是更传统酒款的主要酿酒原料。目前在中国的葡萄种植总面积中,只有略高于10%的国际品种,其中主要是赤霞珠和少部分的梅鹿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