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在求学时遇到过脾气古怪、爱乱骂人的老师,有一点你们一定会感到很奇怪,那就是,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慈祥的老师对你们的赞美,而是那个爱骂人的老师对你的称赞,它使我们更雀跃、更感动。
3.哭或笑的感情表现会使感受更加强烈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小孩的感情表现方式。例如,小孩在路旁跌倒,其实跌得并不怎么痛,一旦哭出来,好像被自己的哭声吓着了,即使原来跌的部位早已没感觉,也欲罢不能地一直哭。大人也有类似的现象,有时把一些令人伤心的事向朋友倾吐,往往越说越伤心,开始只是低声地啜泣,后来变成号啕大哭。不只哭会这样,笑同样也会如此,开始时可能只是时有笑意,到最后会无法克制地不停笑下去。
美国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的威廉?詹姆斯,以及丹麦病理学家蓝克,曾针对这种心理倾向作过研究,他们把研究出的学说称为“詹姆斯―蓝克理论”。他们发现情绪与身体的关系,并非过去我们所想的,先产生情绪,然后才由身体表露出来,而是先对事实产生知觉,然后引起身体变化,最后才是情绪的表现。若按照这种说法,人
并非因伤心而哭泣,因害怕而逃避,而是因哭泣才伤心,因逃避才害怕。
虽然这种说法受到某些反驳与批评,但它确有其真实的一面。至少,在我们生活中就有类似的经验,一开始哭就会越来越伤心,一笑就笑个不停。看恐怖的事物时,若动了逃走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害怕。人都有这种倾向,当悲伤、喜悦、恐惧等情感产生,若有哭泣、笑、逃避等表现时,则感情性行为会更强烈。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们有意地去产生某种情感表现或感情性行为,就可以利用感情本身所产生的变化。正如你有意使态度积极,再
配合雄壮活泼的歌曲、昂扬的步伐,原来低沉的心情也会高昂起来。这是从行动方面影响心理的方法,有助于个人的精神管理。这项心理法则,不仅可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可实际应用于其他方面,可以说是很有效的心理分析方法。
4.以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时,其实是自己对对方有好感
当心理医生与精神方面有困扰的人面谈时,若想使其接受辅导,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向你打开心扉。如果询问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不适当,很可能使对方与你的隔阂越来越深。因而,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就很懂得利用使对方以为你对他有好感的语言,渐进地接触对方,使他慢慢打开心扉。说起来,人的心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只要知道对方对自己有好感,本来不太愿意说出的话,也会一五一十地照实吐露。只要让对方说出心里的烦恼,就能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投射机制”的应用。
所谓“投射”,是指自己在无意识中,对对方持有某种想法,而认为对方也同样持有这种想法的心理机制。投射的形态有很多种,憎恨小孩的继母即是最好的例子,她会以为小孩也一定憎恨她。因此,自己的想法,往往可改变对方的看法。对自己工作能力很有自信的员工,会认为上司对他的评价必然很高。当然,有时事实与我们所期待的相反,但至少在人际关系上,如果你认为对方对你有好感,自然也会对对方态度缓和;如果你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对方也必然亲切地待你,这是不变的心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