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能资源特性(3)

追求效果第一的管理 作者:蒋智敏


四、不守恒定律人的智能既会凭空产生,也能凭空消失,可以传导,但不会转移。人能,是不遵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

典型的案例是:人的生物体死亡以后,体能会以各种形式转化为其他的能,但智能、技能怎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怎样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不就是“凭空消失”了吗?

比如,知识是人能的重要因素,一个老师可以使成千上万的学生增加智能和技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学生的智能、技能增加了,但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转移”或“失去”自身的人能。学生们因此而获得的人能不就是“凭空”多出来的吗?

面对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先进的事实,一些人产生了恐惧,甚至坚信总有一天机器人会统治人类,这是不懂“人能不守恒定律”的具体表现,机器人的体能、技能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人类,但智能永远不行,因为: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其智能来源于人类的“转移”,且人类的智能不会因为“转移”而消失,同时还会按“不守恒定律”不断增加,因此机器人的智能永远低于人类。总而言之,人能是不守恒的。正是这一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的智能遵守“守恒定律”的时候,就是人类社会停止前进的时候。

五、平衡定律不管是获取人能的原料,还是提炼人能的过程,以及人能释放的行为,每个个体的人能总是保持着内部的平衡。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了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内部机理,有兴奋就一定有抑制,一些器官组织的高度兴奋,一定意味着另外一些器官组织的高度抑制。

此定律决定了,人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通才”、“全才”,也不可能产生一无是处的“庸才”、“蠢材”。之所以产生这些词语,是人类从实用主义出发得出的片面性结论。换个使用环境、换个工作任务,“庸才”又可能变成“通才”,“通才”又可能成为“庸才”。因此,这些评价并非个体人能的真实反应,而是从实际使用角度给予的特定评价。

即使那些在现实中很多场合都体现出“低能”的人,其个体的人能依然是遵循平衡定律的,只是他拥有的人能在现实中很多场合都没有找到表现的机会而已。特殊的比赛

有人做了一个“静蹲奔跑比赛”:大家都蹲下,一小时后同时站起来奔跑50米,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结果获得胜利的是一个先天的“痴呆”者。一些人没蹲到半小时就趴下了,一些人到跑的时候已经站不起来了,一些人站起来就头昏眼花了。先天痴呆者却一如平常。案例分析:假如有那么一个工作,需要的智能很少,而主要使用“蹲”的人能,那么,“痴呆者”不就是难得的人才了吗? 在这份工作面前,其他的高智能、高技能“人才”还算人才吗?

心理学研究心理疲劳时得出结论:智商越低的人,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时,其心理疲劳程度越轻;智商越高的人心理疲劳程度越高。对于简单重复的劳动,低智商比高智商更容易作出业绩。

在人能使用的环节上,有一个值得充分重视的“麻将现象”:上家视为废牌的,也许正是下家急需的好牌,对家因为废牌太多而大伤脑筋的时候,本人正因没有他那些“废牌”而大伤脑筋。人人都是“能人”,就看如何利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