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摆谱”文化,源远流长(12)

中国式谱文化 作者:包宇


郑和下西洋,中国历史上的航海壮举

如果说前面所叙述的摆谱都是个人行为,那么,有一件事则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大摆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路途之远,跨越时间之长,可以说让天下人都叹为观止。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和平交流。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治、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罗盘针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航海知识的提高),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以及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日趋繁荣,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条件。明初这种强盛的国势、发达的贸易,本身具有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海外的贸易和来往的要求。于是,明成祖朱棣决定组织一支强大的船队,前往“西洋”诸国。 在大航海中,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几年。

但是,明朝的大航海真的是为了进行对外交流和贸易吗?在中国重农抑商思想尚且根深蒂固的时代,明成祖并没有如此先进开明的经济意识。其实,他派遣郑和远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弘扬国威,希望别国望风臣服。通俗地说,就是摆谱,为了国家而摆谱,更是为了自己而摆谱。

郑和首次航海正是明朝永乐年间,其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明成祖自认为是“奉天命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也要宣扬国威,向异域显示本国的富强。因此,他想利用对外的活动,展示自己的势力,并建立自己的声望。不过,在数次航海贸易中,明成祖基本不计算经济利益,不计算成本,一路上慷慨大方地挥霍施舍。每到一个国家,首先向当地国王赠送大量厚礼,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再向其吹嘘大明王朝如何地大物博、国富民强。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别人拿了郑和的礼物,在面对郑和的侃侃而谈时当然愿意“洗耳恭听”了,最后再象征性地回报一些狮子、金钱豹、大西马之类的野生动物以及当地的土特产,比起从明朝带来的金银财宝、精美瓷器、绫罗绸缎要便宜得多,郑和这次做的生意可以说是大大亏本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