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3)

大变局:中国股市20年 作者:汪在满


股市推动企业求变发展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鼓励了民间创业和民间投资。今天,中国拥有超过10万家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但仅有创业是不够的,证券市场的创立,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创立,使创业环境大为改善。

四次修宪,确定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的四次修宪,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被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受到了真正的保护。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被确认。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实施。这是一次“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理念和社会观念的更新,该法的颁布,极大地刺激了全民的创业热情,创业之火燃遍每一个角落。

“非公36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清道开闸的作用。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36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年来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这两部法律的顺利通过,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无疑将载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史册。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证券市场是无形的,但参与市场活动的群体却是有形的。如果我们把参与证券市场的群体,用一个金字塔来比喻的话,那么,塔尖和塔底的两大群体,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证券市场的塑造。

20年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培育了券商、投资家、会计师、律师、评估师以及公募、私募的基金经理等等,可以说,没有证券市场,就不会有我们称之为“市场群体”的一群人。这样一群人,正在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群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中国最早的证券投资者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草根阶级。

那个时候的证券投资者远不像今日这么风光。作为中国证券投资最早的成功者,杨怀定的身份相当具有代表性。那批人大多处于传统体制的边缘与底层,与当时被俗称为“个体户”的那一群人并没有什么区别。正是这种在传统权力体系中无所依凭的草根性,造就了他们对市场的灵敏嗅觉,帮助他们获得了最初的成功。

他们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懂得自我激励。不管是证券投资,还是募股集资,在当时都是“草根投资团体”迫不得已的“创新”。

截至本书付印之前,两市证券投资者的开户数已突破了15亿,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如果简单计算的话,这15亿开户数的背后对应的股民人数至少超过1亿(指18岁以上拥有身份证的股民)。按一个股民影响3个家庭成员计算,至少有3亿人的日常生活与股市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将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与证券市场关系密切。证券类资产占到这样的比重,大家不关心证券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是证券市场把无数枯燥、难解的模型与数字、公式送进了普通百姓的头脑中。能够把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个人生活如此贴近地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来看,唯有证券市场。

从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经验看,我们有理由对中国证券市场持有比较乐观的期待。由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性路径决定,不仅改革的推进需要分步实施,而且制度的完善也是逐步完成的。在改革过程中,改革的代价也是逐步释放、逐步分担的,甚至需要在不同的代际进行分担。

这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在股市的推进过程中,虽然不同的人分担的成本可能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够公平,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使股市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最终使所有人受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