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3)

奔腾入海 作者:吴比


为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和任正非告别了部队生活。

出生军人家庭的王健林,15岁从四川到东北入伍参军,来到小说《林海雪原》里杨子荣战斗的地方,28岁成为一名正团级军官。转业后,他任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一年后,负债数百万元的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濒临破产,区政府为了救这个“烂摊子”,面向全区公开招贤。被他人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主动请缨,自愿担任西岗住宅开发公司经理。他借来100万元,其中扣除20万元的利息及50%的担保。办公场地,没有工作人员,只有区政府淘汰的双体座农夫车,可谓赤手空拳打天下。

接手房地产开发公司,他稍做了些改变――推出13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采用铝合金窗――就将卖不动的房子叫到1600元/平方米的“天价”,偏偏购房者趋之若鹜。

那时,只要敢想敢干,挣钱其实容易。承建商手中转包来的项目,王健林负责施工,双方四六分成。一个项目能赚200来万;拆迁回迁问题复杂、成本高,只有王健林愿意做,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卖完,挣了1000多万。王健林的胆子越来越大,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多。他开始在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用了两三年时间就使自己变成了“大佬”。

但王健林这样的“大佬”,在体制下也活的窝囊和苦恼:辞退两个霸道司机,要跑到领导面前以辞职相要挟才能办到。五一节,包了几辆大巴,王健林带着员工到景点旅游。还没回到公司,举报电话已经到了纪检部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有人转告王健林,他将被“警告”或“通报批评”。幸亏有领导求情,为王健林免去处分,但“每名员工必须把公费200元补回来”。所以,后来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在大连选3家企业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别人避之不及,王健林却第一个申请。几年后,国有股彻底退出,王健林从“官商”,变成一名名副其实的民营企业家。从此,他踏入房地产圈,万达故事就此开始。

深圳,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用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创立了华为公司。

那是在南山区南油工业区里一栋七层高的破旧大楼的五楼。大楼后面是一栋名叫亿利达的大厦,一家名为深意压电的中意合资公司占用了整栋大楼。刚到华为公司的员工对深意压电公司充满景仰―――在他们的眼中,深意压电的规模好大,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幻想,如果自己能到这样规模的公司里上班该多神气。

无论魄力,还是见识,任正非都可称得上是大企业家。但这位华为掌门人、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企业领袖,在企业创立的第一个五年,只是中国经济中一个毫不起眼的配角。而此刻的华为,除了任正非本人,谁都没有想到,也都不敢奢望,一家诞生于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将在未来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格局和历史,达到“山高人为峰”的高度。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是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正文内容。互联网叩响中国的大门。于是,我们回顾1987年,会饶有兴味地看到,一些现在看来毫不稀奇的东西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几乎理所当然成为一种中国即将加入的新生活方式的自我暗示和滥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