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越彩虹――讲述职场心理(7)

做有心人:百家讲坛当红坛主联袂巨献 作者:樊富珉


在旧的知识被打破,新的知识没有建立的时候,人们形成盲目的状态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有一种意识,要国际化就必须要研究国际的规则,所以说中国的白领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了解着装的规范知识,即TPO知识。

TPO知识系统是1963年日本半官方政府提出来的一个计划,T是时间(time),P是地点(place),O是场合(ocasion),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穿衣服的原则。为什么是在1963年提出来?1964年在日本召开东京奥运会,在召开之前提出此项计划,初衷是使日本的国民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日本在1963年的时候的国力和我们现在的国力不能同日而语,但国际形象的注意度比我们要强得多。

我们回头看中国队奥运会入场式的服装,恒源祥给我们投资的,产生西红柿炒鸡蛋是漫长妥协的过程,是决策和学术的妥协。我们团队拿出了40多个方案,都是按照TPO的知识系统作出来的。体育总局聘请全国南北的专家开了一个说明会,针对我们40多个方案品头论足,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去陈述,这40多个方案专家几乎全部否定了,专家在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方案,或者说是在我的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矛盾的焦点在色彩,专家一致形成的共识是叫我们把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式服装的总色调选择为粉色,粉到什么程度呢?你们想象的最鲜艳的粉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听完以后大跌眼镜,我作了一个主旨的发言,粉色的主题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按照TPO的原则,在男人的场合使用粉色有疑似同性恋之嫌,我的话一出一鸣惊人,是我把这个局面给挽救了,否则开幕式的时候会出现一堆粉色的衣服。我说如果要让我提供理论依据提供规则的要求,你们随时通知我,我会把一系列文本给决策机构。在荷兰有一个巨大的派对叫粉色节,是同性恋节日,纳粹也曾将粉色的标识贴在同性恋身上,这不是我杜撰的,这是依据。还有,从第1届奥运会到第28届奥运会,哪一届男人穿着粉色的西装出来?这是概率论,即使有粉色也不是西装,可能是T恤。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国际惯例在这类大的盛会的时候都是有规则可循的。凡是发达国家入场式的服装一定按照国际惯例去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即使中国的香港、台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香港和台湾比北京的着装国际化程度高多了,解读规则比我们强多了。大家都知道,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第一次访问大陆,他的装束是非常讲究的。我给大家讲4级判断的阶梯,第1级是讲究,第2级是得体,第3级是不适当,第4级是禁忌,连战先生穿着黑色西装银灰色的领带,他对第一次访问大陆很在意很重视,因为银灰色的领带在正式场合中的级别是最高的。

中国改革开放是1980年代初,在开联合国大会的时候中国领导人的服装使世界敏感到了变化,赵紫阳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呢?深蓝色的西装、白色衬衣、银灰色的领带,赵紫阳一站起来一片哗然,下面开始骚动开始窃窃私语,主题是中国要改革开放。198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大陆每人一件西服是胡耀邦总书记提出来的,中国人由此形成穿西服的习惯。中山装和西装同时出现,西装开始走上坡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以西装为主一直到今天。有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张宏民穿中山装出来了,世界又哗然说中国要闭关锁国,用装束来推测中国的时局。因为这件事情,张宏民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解释为什么穿中山装,张宏民说没有规定主持人必须穿西装但大家都习惯穿,中山装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当时应该另一个人主播,那个主播生病了他临时代替,中山装和西装的区别是更方便,不用打领带,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中山装,但没想到造成这么大的政治风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