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艺高一寸千磨难(1)

母亲词典 作者:李建永


〖时令·风俗〗

◆疥蛤蟆躲单五

农历五月初五(今年6月19日)是端午节。古称“重五”,又称“端五”或“端阳”。唐·李匡乂《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但另有一说:把端五改称端午,是因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避“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把“五”改作“午”。宋·洪迈《容斋随笔·八月端午》:“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张说《上大衍历序》:‘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宋璟《请以开元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由此观之,在唐开元年间,八月初五亦可称作端午。唐宋之后,也有将五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以及初六,称作端一、端二、端三、端四以及端六的。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當,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文士们的书画落款,亦有“端一”、“端二”、“端三”、“端四”者。而江南俗谚至今尚有“端五落雨端端坐,端六落雨做草窠”等。又,“端日”指农历正月初一,“端月”指农历正月,但民间也有称农历五月为“端”者,如俗语“年初二,端初六”,就是说农历正月初二和五月初六,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在我的老家晋北,称端午为“单五”,我一直以为这是老人们的口误。后来读到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才知道“单五”其实是很普及的。

一般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自沉于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又名角黍)及赛龙舟等风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色丝,皆汨罗遗风也。”而赛龙舟则多流行于南方水乡,北方无此风俗。不过,南北方共同流行在端午这一天采艾,以禳毒祈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此俗北方亦很盛行。民间关于端午的俗谚很多,如:一、吃粽子--“五月端阳,粽糕拌糖”,“端阳节,要过好,粽子油糕不能少”,“五月五,吃粽子;吃了粽子,不使性子”,“五月五,过端午;江米粽,芦叶裹,胖小子吃了不上火”等;二、戴艾辟邪--“端午到,门贴艾虎插艾蒿”,“戴点艾,有人爱”,“端午不戴艾,死了变个老鳖盖”,“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妖邪,虫蚁归地府”等;三、气候方面--“端午晴干,农家喜欢”,“端午一阵雨,虫子满地起”,“端阳无雨是丰年,芒种有雨好秋天”,“端阳无雨好收成,重阳无雨一冬晴”等;四、与药物相关的--“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端午百草皆是药”,“端午前,都是草,到了端午都是药”等。明·张岱《夜航船》:“五日午时,斗柄正掩五鬼(牧马按:五鬼乃星宿名),于此时制百药,无不灵验。”

俗谚“疥蛤蟆躲单五”,即与制药有些关系。《抱朴子》:“五月五日,采蟾蜍头有八字者,日中时取之,阴干一日,以其足画地,即為流水,带其左臂辟恶。”我小时候听母亲说,“单五”大清早捉一只蛤蟆,把墨锭塞进肚子里,阴干后就是一味好药,老人们叫它“蛤蟆墨锭”。母亲还说,“单五”大清早起来,寻找吃蛤蟆的蛇,等蛇刚把蛤蟆吞进去时,立马剁下蛇头,阴干后,就是一味贵重药材,老人们叫它“金鸡头”。后来从《本草纲目》看到,蛤蟆和墨(松烟制成的墨)都是药材。如:“噎膈吐食:用蛇含蛤蟆,泥包,煅存性,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傅之。头上软疖: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蝮蛇螫伤:生蛤蟆一枚,捣烂傅之。”由于人们总在“单五”捕捉蛤蟆,而“单五”这天又极难见到蛤蟆,故民间有“疥蛤蟆躲单五”之说。我小时候专门留心过(近日又给母亲打电话核实了一遍),每年夏天,我们村西头的湿洼处蛙声一片,但端午这一天从早到晚,听不见蛤蟆的叫声,更别说遇到蛤蟆了。作家韩少功写过一篇《智蛙》,大意说:他所住村庄的池塘,每晚都有青蛙呱呱叫唤,即使有人用力跺脚,它们也不会停歇,甚而会叫得更欢。但有一次突然全部噤声,原来是捉蛤蟆的老五远远地走来了……老五刚走,它们又哇哇地鸣叫起来。韩写道:“这真是怪事。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还真不能相信青蛙有这种奇能。它们居然从脚步声中辨出了宿敌的所在,居然迅速互通信息然后作出了紧急反应,各自潜伏一声不吭。”《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解释:“蛤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所以我一直以为,“疥蛤蟆躲单五”这一奇特现象,是蛤蟆所独有的一种特异本领,或曰生存智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