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通史写作的大成和终结:读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1)

走读记 作者:王中忱


王中忱

2004年在汉语日本文学通史写作的历史上将是一个值得特别提起的年份,这一年的新春伊始,叶渭渠、唐月梅两教授的《日本文学史》全部出齐,4卷6册,200万字。根据笔者的了解和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汉语学术界不会再有这样卷帙浩繁的日本文学通史著作出现,叶、唐两教授的《日本文学史》,是汉语写作日本文学通史的集大成之作,也有可能是此类写作终结的一个标志。

叶、唐两教授早在青年时代,"就萌生了撰写日本文学全史的念头,"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时代环境和个人研究条件的改变,他们得以把这一念头提到自己的日程(参见叶渭渠《我的求学之路》,收《雪国的诱惑》,东方出版社,2003年11月),但他们没有贸然动笔,而是从具体作家、作品的翻译和研究着手,逐渐由作家研究延伸到思潮、流派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叶渭渠教授就翻译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他负责编选并和唐月梅教授共同翻译的《川端康成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月),是川端小说在汉语世界中影响最为广泛的选本,他撰写的《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期989年6月)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川端康成生活与创作的学术专著。唐月梅教授关于三岛由纪夫的研究令人瞩目,她在翻译三岛的《春雪》、《太阳与铁》等作品的同时,全面考察、分析三岛的人生道路、思想历程与文学写作,在此基础上撰写的《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作家出版社,1995年),填补了汉语日本文学研究的空白。

叶、唐两教授的《日本文学史》首先于2000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推出"近代卷"和"现代卷",而在此之前,他们的译著已经硕果累累,除了上面谈到的,重要的学术专著还有《日本文学散论》、《日本现代文学思潮史》(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日本文学思潮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出版社,1998年),他们还先后主持翻译了川端康成、横光利一、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著名作家多卷本文集十二套,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学史序说》等学术专著多种,可以说,叶、唐两教授的《日本文学史》写作,是经过了旷日持久的积累和准备的。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叶、唐两教授陆续刊行的阶段性成果,对我国的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文学翻译,得到了曹禺、刘白羽等文坛前辈的称赞,也为新时期涌现出来的青年作家提供了文学营养。余华说:从1982年到1986年,"我阅读了译为汉语的所有川端作品",(余华:《川端康成与卡夫卡》)其中当然包括叶、唐的译作。而叶、唐两教授主持翻译的大江健三郎的系列作品,无疑是沟通莫言与大江的文学纽带之一。

叶、唐两教授的这些成果,也是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不断进展的标志。"文革"结束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变,外国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模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留有浓重阴影,叶、唐两教授在翻译、研究日本文学的过程中,曾因踏入"禁区"而受到各种压力,他们没有因此中断探索,而是以更为勤奋的努力,在大量阅读原始资料、细致辨析文本的基础上,对复杂的文学现象提出了客观、恰当的评价,从而为日本文学研究打破"禁区"、开拓领域做出了贡献,为他们的文学史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支撑叶、唐两教授执着探索的,并不是众醉独醒的先觉意识,而是深刻的精神反思。据叶渭渠教授《我的求学之路》说,自50年代至"文革"开始,他也是按照规定的模式作文说话的,经历了"文革"磨难,才"慢慢地恢复了自己失去多年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了专业研究日本文学的条件后,也始终注意反思自己既成的文学观念和知识体系,可以说,叶、唐两教授的多卷本《日本文学史》写作过程,也是他们的精神不断反思、升华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