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葆耕学行叙录》编印缘起(1)

走读记 作者:王中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院系调整以前清华大学文科的历史,特别是那一时期清华人文学者的业绩,经常成为学术界关心的话题。这首先应该是近年勃然兴起的学术史研究潮流的产物,同时也和清华大学文科的复建颇有关联。一些热心讨论清华人文学术史的学者,其实就是清华文科复建工作的参与者,徐葆耕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编辑整理的《清华文丛》,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的专著《释古与清华学派》,在细致研究陈寅恪、吴宓、王国维、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贺麟、王瑶等具体学案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对清华学派的学术特色和历史意义,做了精辟恰切的理论评析。这本书,肯定是近年来最为出色的学术史研究著作之一。

就我的理解,徐老师研究清华人文学术史,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溯一段历史往事,更多是出自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据说他对"清华学派"的关心,最初是由于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末期一段讲话的启发,而真正集中精力的研究,则开始于九十年代初。那时,他临危受命,肩负起中文系的主要领导责任。用徐老师自己的话说:"办中文系和整理、研究清华的人文学术史构成了这十年生活中的两极。它们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我从清华前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和学术智慧,推动我从更高的视角上确定现在中文系的办系方针和思路;我又从现在中文系的办系实践中反观历史,从而对清华学术作出一些较新的价值判断"。可以说,他是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全系同仁一起,书写着清华中文学科历史的新篇章。

清华中文系复建于1985年,至今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自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清华中文系和全校的文科一样获得了发展,而历史是连续的,中文系今天的成绩,是二十年来几代同仁、全体师生勤恳努力的结果。自2000年起,我协助徐老师做一些系务工作,亲身感受到他为中文系的发展所倾注的心力。那段期间,我常常会在早上六、七点钟接到他的电话,谈学科发展,谈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等等。我多半还在朦胧睡意之中,但徐老师思虑这些事情,经常夜不能寐,清晨六、七点钟,在他已经不能算是早了。

为了中文系的建设,徐老师真的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但一些具体事情,办起来总是很难尽如人意,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他的内心又很敏感,就难免特别受到刺激。曾经不止一次,为了给学科建设开拓空间,给引进的教授争取相应的条件,四处奔走却碰了钉子以后,我和他一起沮丧地在校园里默默地走,他脸上的凄凉和忧伤,至今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无法遗忘。他同时也是倔强坚韧的,很快就振作起来,寻找继续争取的方法和途径。他说:"从时间上看,我大约用一半时间做行政工作,但事实上,我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几乎都系在中文系的建设上。我是随着中文系的成长而慢慢变老"。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一个学科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传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人文学科尤其如此。学术的积累,当然主要是一点一滴坚持不懈的日常工作,但一些有意识的总结、整理,也必不可少。从这样的意义上,我觉得应该特别感谢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专业的同学,感谢她们热心编印这本徐葆耕教授的《学行叙录》。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后,我们可以把《学行叙录》作为一个系列,继续做下去,为离开工作岗位的师长留一个朴素的纪念,为我们的学科建设积累资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