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CL“坎坷海外并购路”

生死劫 作者:艾学蛟


经济观察者们无一例外的把赞美赋予TCL:一个经济神话的创造者,一颗迅速崛起的行业新星。TCL这匹80年代杀出的黑马,驰骋疆场多年,稳扎稳打,成为跻身于诸多行业的龙头老大。不过,TCL老总更愿意把TCL比喻成一只鹰,翱翔蓝天,傲视群雄。它不断紧跟中国经济的步伐,高奏出一曲波澜壮阔的鹰之歌。

纵观TCL的风云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行业新贵的发展呈现出几何数发展模式。在不断跳跃、转型的背后,是TCL实施的“独木成林”多元化战略。TCL拓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单木成森林,创造星星之火燎原的传奇。从一个做磁带的小厂一跃成为风靡一时的全球彩电龙头,领地也逐步扩大,由地区到全国,从国内到海外。

李东生曾经大呼“现在是该甩开膀子到海外去大干一场的时候了!”困难重重的TCL并购汤姆逊由此开始。外界如此评论此事“在现今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成立之前, 李东生一直处于不断推翻自己决定,又不断重新拾取信心的过程之中。”

的确,TCL并购汤姆逊的路并不顺畅,但经过种种波折,到最后,TCL这个国内彩电老大终于一锤子定音。当初,TCL并购汤姆逊的意图非常明了,即成为全球CRT彩电领域的老大。所以TCL逆技术潮流而动,开始了与汤姆逊的合资之旅,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TCL与汤姆逊合作的意向不是一天两天。早在1999年,TCL总裁李东生和副总裁袁信成在新加坡就与汤姆逊的总裁查尔斯德哈利协商合作,汤姆逊以成立合资公司并能够控股作为合作条件。当时李东生并未同意,理由有二:一是TCL还不够成熟,实力不足;二是TCL在股权结构合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希望这种合作关系不能影响TCL是一家中国企业的性质,而汤姆逊所提出的要求违背了TCL一贯坚持的原则。因而合作事宜的洽谈没有进行下去。

2003年7月8日,李东生与汤姆逊CEO查尔斯德哈利再次在香港见面,在会谈中汤姆逊提出在彩电业务上展开合作,开出的条件与1999年相比作出了不少让步。汤姆逊的态度发生转变,与其自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昔日的汤姆逊财大气粗,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门槛当然很高。而2003年的汤姆逊危机频现,负债累累,下嫁TCL这才提上日程来,此时的门槛自然低了很多。

这与中外合资常玩的“吸毒游戏”有某些相同之处。在中外合资的合作中,外资一般都会以战略性亏损的方式吸中方的血,在不断的僵持中,谁先体力透支,合资企业就归属那一方。汤姆逊此时债务累累,向TCL求助自然是看中后者新鲜的血液,但一心去海外的TCL是否能担任这个角色,和汤姆逊把吸毒游戏玩下去,实在是个未知数。怕就怕,因为救不了汤姆逊这个洋病夫,出海不成反被拉下水。

2004年6月22日,GE前CEO杰克 韦尔奇和TCL的李东生在北京会面,二人在中国大饭店的一段对话颇令人寻味。GE与汤姆逊也算是老相识,当年就是韦尔奇在任期间把彩电业务卖给汤姆逊的。当李东生向韦尔奇寻求TTE转亏为盈之道时,韦尔奇无奈地回答,“我当时赚不了钱,就把它卖了,我没有任何办法让这块业务赚钱”。由此可见,TCL所并购的汤姆逊,是连“世界第一CEO”都不看好的业务。这个皮球被人从美国踢到法国,当法国人再次要开大脚的时候,TCL奋力扑住了。

谁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身为TCL董事长兼总裁的李东生当然深知汤姆逊这一单不好接。所以打算吞下汤姆逊,李东生并非贸然行事,他也遍访名医,不断找外援。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和BCG顾问公司分别为TCL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报告中指出,全球企业重组整合的失败率高达60%,绝非小概率事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企业管理团队风格的差异;TCL收购德国与美国企业的效果并不理想,就是前车之鉴。

虽然前有风险预言,后有覆辙之痛,但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李东生,缓缓伸出了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