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世界
大凡读过几年书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天下的书是越读越薄。初次接触一门学科时,有一大堆书需要读。但读过几年,书堆会越变越小。如果谁能很精确地将一门学科总结成薄薄的两页纸,那他肯定是专家;如果谁能将一门学科总结成两句话,那么他肯定是一代宗师,如果谁能将一生所学总结成一句话,那肯定是圣人。
中医学人们读了几千年,读来读去,人们发现其实中医很简单,它只有两个字:阴阳。《黄帝内经》162篇中有140篇讲到了阴阳关系问题,整部书涉及阴阳构成的语词就有三千多个。可以这样说,离开了阴阳,就没有了中医理论。
写下阴阳这两个字的人无疑是宗师、圣人,而我们则像一只忠实原意的鹦鹉,几千年来并没有搞清楚这两个字的含义。
阴阳问题难倒全世界
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着一本进口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轰动一时,许多企业都买来发给员工,读后还开座谈会。这本书只讲了一个道理,世界上不变的东西只有一种,那就是变化本身,顺应变化者则生,逆之者则亡。大家就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传播着这一伟大发现。还有人总结说:外来的和尚就是会念经!
其实,辩证法这东西的老祖宗是中国,远在《周易》的时代,中国人就用六十四卦推测天地的变化,“易”的本义就是变化。翻开西方哲学,他们祖宗——古希腊哲学里,根本就没有辩证法,他们的辩证法都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再传入中国。世界上最高境界的哲学只有一种,那就是中国的阴阳哲学,严格地讲,西方从来没有发明过成熟的哲学。我们这些不肖的子孙,真是愧对先人。
中医就是按这最高哲学创造出的一门医学,它的核心就是阴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说的“本”就是阴阳,换句话说,阴阳就是中医之本,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乃至于养生等方面。
那么,什么是中医的阴阳呢?
这可真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可以难倒全世界。因为《内经》中并没有关于阴阳的准确定义,只有无数的外延,例如在《阴阳离合论》中就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带着人绕着地球转了无数个圈,最后说:“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但没有等你听明白,他已经走了。
后来的许多名医,也基本上持一种模模糊糊的观点,例如杨上善就说:“言阴阳之理,大而无外,细入无间,亳末之形,并阴阳雕刻,故其数者,不可胜数也。”说了半天,其实废话一句。因为按照逻辑学的规律,当一个概念外延无限大时,内涵其实就为零,阴阳就是这样一个外延无限大的概念。按照现代的话说,阴阳是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为什么《内经》中没有说清楚“阴阳”呢?
从客观上来看,“阴阳”不明确给中医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无论对今天的人还是古代的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相信,编写《内经》的人绝不是有意为难后人,他们没有说明白,确实有他们的难处。所以我们有一个大胆的推论:编写《黄帝内经》的人也不懂。创造中医“阴阳”的人是圣人,他们当然懂得什么是阴阳。但继承中医学的人却并不十分清楚,到了《黄帝内经》成书的时候,已经距离中医的发明期至少1000多年,当时的人很可能与我们目前一样,根本就不知道“阴阳”究竟指什么,他怎么能说得清楚?
《内经》中没有说清楚,那么后人研究清楚了吗?说来不可思议,如此重要的概念,现代中医竟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