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参与意识是指人们积极参与各种事务的心理状态。 最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事务,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参与某件事情时,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更多的兴趣。这就是参与意识。我们自己可以有主见,可以提出多项建议,但是最好让尊长作决定,并把功劳归于对方,增强尊长的“参与意识”,他就会很有成就感。
在生活中,有些丈夫厨艺不精,进厨房完全是帮倒忙。而妻子们为了鼓励他们,就让他们帮忙给锅里加点水,切个青菜萝卜什么的。到了上菜的时候,妻子趁为老公盛汤的时候,面带喜色地柔声说:“看我们一起做的汤多好啊,你切的菜挺均匀,看来你有当大厨的潜力!”妻子将做饭的功劳分一半给自己的丈夫,此举虽是有意,却无形中增强了丈夫的参与意识,令其产生对做饭的兴趣和热情。妻子的家务负担自然就能够减轻,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让别人有参与感,我们完全可以给对方几项建议,然后再问对方:“那您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对方拥有了判断的决定权,就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高度的维护,很容易对提出建议者产生认同感,特别在对方是领导的情况下,这种说话方式更容易使双方引起共鸣。
“这下可怎么办?”王经理在办公室不停地搓手,为那批劣质的货物发愁,说:“对方当时开价那么低,我就觉得有问题,却贪图折扣,并没有多想,原来这批货并非合格品!我们公司的信誉差点要被它毁了!”
秘书小李小心地问:“经理,那就再从原来的厂家进货吧?”
王经理叹了口气说:“上周我让你给原来的合作商张老板发了封电子邮件,说他出价太高,纯粹是坑我。现在可好,把张老板得罪了。”
小李说:“是啊,当时我也是提醒您,考虑清楚再发。”
王经理想了想说:“帮我拨张老板的电话,我要亲自向他道歉,看他能不能看在以前的交情上继续跟我们合作。”
小李说:“经理,您不用打了,因为张老板根本不会生气。那封邮件,我还没有发出去呢。”
王经理先是很高兴,继而皱眉道:“可是,我当时不是让你发出去的吗?除了这封邮件,你还压了别的什么?上次叫你给上海分公司发的邮件,你也压了?”
小李说:“没有没有,上海的邮件我当时立刻就发出去了。”
“什么也别说了,公司到底是谁做主?”王经理生气地摆摆手,说:“你出去吧。”
李小姐觉得委屈,为什么明明自己是随机应变地为公司作了贡献,不但不给奖励,还被经理责怪呢?因为让经理生气的是“到底是谁做主”的问题,小李错在没有跟经理沟通就自作主张,虽然他做得对,却剥夺了经理的决断权。
社会心理学上说,领导都是有“控制欲”的,你帮他作决定,就等于剥夺了他的控制权。他当然觉得心情不好,继而迁怒到你身上。
我们不仅在职场上面对领导的时候应该如此,在其他场合面对前辈或长辈的时候也应该这样,自己只提建议,而把决定权交给对方。我们不妨试着用这种引导参与的方法。在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建议,并适时地向对方请教,对方就会觉得自己的角色很重要,从而会对我们的事情更感兴趣,这样他的受尊敬的心理需求就会被满足。
没有一个尊长喜欢“自作主张”的后辈。尊长一般都经历了风风雨雨,有很多的阅历,有智慧和很强的判断力、决断力。对于他自己参与的事情,他比较愿意做导演,享受随时喊“Cut”的权力。而我们,相当于编剧。编剧有了好主意,不能跟导演说“这场戏我想怎样怎样”,而应该说“这场戏我有几种不同的思路,请导演帮忙确定一下最后的风格”。
所以,在与尊长相处的时候,我们如果有了好的建议,哪怕是再好、再正确的,也不能说“我觉得这个最好”,而应该说“我觉得这几个都不错,可是自己没经验也拿不准,请您来定夺一下”。然后,我们对尊长的决定给予肯定,尊长就会很有面子。当然,在以后的相处,他也会处处护着我们,为我们的成功添砖加瓦。
说话做事小锦囊
在日常生活中,要维护尊长的尊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提出多项建议,让对方作决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很受尊重,就会乐意和我们交往,在以后尽力给我们帮助。下面两种方法可以让对方作决定:
(1)让对方在两个“好”中选择其一
让对方从我们所准备的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无论他否定哪个,都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方也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2)让对方知道,我们正期待他作出肯定的回答
我们要给对方一种感觉,就是要让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对方一旦看出我们的自信,就会在我们的建议中选择那个我们最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