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段时间里,罗斯福的做法一直与独裁者形象背离。他在国会大厦宣布不信奉《宪法》之外的独裁,并让自己的朋友费利克斯?法兰克福告诫李普曼,让他停止在专栏中藐视国会、鼓吹独裁,但这并不意味着富兰克林放弃了权力。随后的12 年里,他全力发掘自己作为总统可以行使的权力,有时候甚至到了越权的地步,以至于他的政敌据此指责他为独裁者。他会着迷于一些法西斯式的新点子,如无视国民重建委员会的决议,1937 年他还企图拉拢最高法院。尽管如此,他仍然会在民主的前提下行事,而不是动用私人军队或者推行政府强权。他至多会通过个人特权获得国会准许;他不会胁迫,而会说教;他没有舞刀弄枪,而是用人格魅力和政治直觉来武装自己。有时他也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疾病来暗指政局,虽然媒体很少有人提及,但那时候美国人都知道他患有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症),虽然没有达到残疾的程度,这种情况仍旧能无声地说明一个事实:如果罗斯福可以从病痛中站起来,那么美国人也可以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当然,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需要慢慢探究。如果人格魅力是罗斯福面临这场经济危机的制胜武器,那么他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他的性格、背景和阅历怎样让他在闻名遐迩的“百日新政”中获得了成功?无论历史怎样评判他扩张政府部门的举措和别出新意的政策,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明显。正如某位采访罗斯福的记者所说的,美国之所以没有向独裁统治和混乱局面屈服,而是经历了一场“鼓舞人心的改革”,都是因为罗斯福的自信,还有他对民主制度足以应对未知危机的信心。
1933 年3 月,新总统并没有按照军法强制调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里上了年纪的老兵。罗斯福调动的是他自己以及自己的领导潜力。最终他成功发掘了自己的潜力,而且用这种潜力改变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