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埃及与中国

夏商周与红海的可疑关系:锁定红海 作者:苏三


很意外地在《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389页)中看到:“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的丝绸就经中亚、西亚,辗转运抵埃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以“黎轩”、“黎踺(革建)”、“乌迟散”、“阿黎散”等出现于中国的文献。同时在南方,“埃及人利用西南季风从红海起锚,直航印度,运回珍贵稀有的中国货”。

该书认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直接”交往是从汉代开始的,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曾经派人到“黎轩”。《后汉书》则记载“海西”(亚历山大城)的杂技演员到中国进行杂技表演②。我认为古代的国际交往或者外交,与今天的没有实质上的变化,都通过战争或者商业贸易或者艺术进行交流。中国的杂技本来来自“西方”,现在据说中国的杂技水平高超,我现在又看到中国杂技演员正在北非进行培训外援的报道。真是三千年河东三千年河西。假如不是有记载,谁相信啊。

中国古代称呼埃及为“勿斯离”,最早提到的可能是唐朝。“中埃直接经济交往可能开始于二三世纪之交(一说公元一世纪)”,……三世纪中叶的《魏略》介绍到欧洲去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经红海到尼罗河转进地中海的。

有人认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二世纪进入红海。我认为这些时间都远远晚于真实的时间。真正的海上交通的开始至少得在5000年前。但是比较规范的来往则是从大约3500年前开始。这一推测是根据中国境内的某些考古结果来推测的,同时我也认为,只要在地理方面没有大的改变,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基本上就可以大胆推测交通状况在某些大的时段内的统一性,不必过分依赖文献――因为保存至今的文献所借助的文字成熟于大约2500年前,而这段时间恰好出现全球“变乱”,海路隔绝,文献的空白不能证明之前的交通就不存在。

中国与埃及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发生在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与埃及发生三次大的激烈战争,以蒙古人的失败而告终。这时期来到中国定居的埃及阿拉伯人同样被称为“回”人。中国与埃及其实并不远。中国与中东也不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