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篇缅怀宦乡(4)

何方谈史忆人:纪念张闻天及其他师友 作者:何方


但是,宦乡在推动和开展国际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没有遗憾的。最大的遗憾,我看就是他有些壮志未酬。例如他开始搞对外学术交流,就想在中国办一个似美国《外交》季刊(后改为双月刊)那样的刊物,经常发表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不但讨论国际形势,而且公开讨论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开始就出中英文版。在资金赞助、出版发行问题上,他都已找到对象并和人家谈妥。只是主编和班子没有落实。他曾设想让我做主编,但几经商谈我对他泼了冷水。因为我坚持中国还没有这种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而外交又是敏感区域,稍有不合官方口径的文章,不是送审时被枪毙,就是事后遭到追查,以致受到封闭和其他处分。显然,大的环境并不允许宦乡把国际问题研究真正搞的活跃起来。而且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也很难分开?他和汪道涵支持在上海创办的《世界经济导报》,曾以“打擦边球”一时闻名中外,但是不光经常受到来自上面的批评,后来还被查封,主编钦本利和几个有关人员受到严重处分。多亏宦乡此前已经亡故,否则也可能受到牵连。

六,做中央的参谋和智囊政策建议

在1980年代,宦乡就形势判断和对外政策上报中央的建议和条陈实在不少,有些我还曾被吸收参加。总的看,他的建议、条陈以至公开发表的报告和文章,对于中央改变世界形势的原有看法(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和放弃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等重大问题的拨乱反正上,是做出过一定贡献的。例如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因而把1978年算成改革开放的头一年。实际上,三中全会不但没有提到对外开放,还肯定以前“党和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直到1982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还说,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仍然“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不但在三中全会前,而且在三中全会后几年,我们对世界形势还是坚持极左的估量(认为我们已处于“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仍执行“准备打仗”、“推动全世界人民起来革命,把一切帝、修、反统统送进坟墓”外交政策使自己处于完全脱离实际和完全孤立的境地。这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国际上是形势趋向缓和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要落实三中全会确定的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目标,但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根本不行的,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实际上也就是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开放。国内形势是扭转经济上走向崩溃边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必须实行拨乱反正,开创出一个比较宽松的局面,使长期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各界人士已渐次大开眼界,审视全球,推动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事先的设计,而是基于客观形势的推动,自下而上逐步促成的。其中,宦乡就出了很大的力气。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1979年宦乡率团去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当时他已感到我国的外交政策很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回国后就商定给中央写报告,建议拉开同美国的距离和调整同苏联的关系,真正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我们在中苏美战略大三角中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为发展经济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实际上就是建议改变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方针和以苏划线的外交政策。这份由宦乡个人署名的报告上送后,据说引起中央领导的普遍重视,但几位老人的看法还一时转不过来,因此联美反苏的政策还是继续执行了几年。宦乡在这次上书后不久,又组织人写了一篇建议大力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报告。因为当时看到全球化在迅速发展,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积极参加到全球化中去,主动和国际接轨。这份报告当时就得到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并提交外贸部等有关单位研究。

当然,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并不是只有宦乡和几个合作者,可以说在舆论界是个普遍现象,其他工商等界也在大力促进。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舆论界的影响,使中央对国际问题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对外交政策不断进行调整。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已不再坚持战争不可避免,而是强调和平的可能,特别是明确提出实行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到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更正式宣布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发生了两个重大转变,即改变了对战争危险的看法和放弃了过去“一条线”的战略。这两大转变,就使中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实现了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