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编?的《格言别录》有这样几句话:"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可以说,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推论出来的。
从"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规律中,我们就明白了:当我们事事都很顺利,处在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失去信心,因为冬天已?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02检讨自己,让失败做我们的老师?
一、挫折中也有转折
认清挫折的第三个?则,就是每次挫折都有转折点。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狄斯累利在议会第一次发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发嘘声,迫使他停了下来。当时他这样说:"虽然我现在停了下来,但是总有一天你们会听到我成名的消息。"他这句话一出口,就引起了一片哄堂大笑。但是若干年以后,正如本杰明·狄斯累利自己所言,他的名字的确响彻了世界政坛。
这种面对挫折而奋发努力的例子,在中国更是屡见不鲜。下面讲的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主人公是战国时苏秦。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国力越来越强,想要统一其他六国,于是?常攻打其他国家。由于秦国的强大,其他国家都很担心,但又想不到合适的方法抵御秦国。苏秦游说各国,提出了"合纵"抗秦的主张,即六国联合起来,一起抵抗秦国。
苏秦生于洛阳,而洛阳正是东周的都城。苏秦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而且又有些才学,便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就去见周天子,结果没有见成。苏秦很生气,便把家产卖了,然后跑到别国,想要在别处施展才华。然而他在其他几国周游了一圈,一无所获,钱也用光了,没法活下去,没办法,只好再次回到洛阳家里。
他一回来,家里人看到他就来气,因为他当初变卖了家产就走了,也不管家人,现在竟然一无所有,穿着破衣烂鞋,落魄地又跑回来了。他亲娘把他数落了一通,他老婆都不正眼看他一眼,只顾织布。苏秦饿得不行,想让他嫂子给他做饭,结果他嫂子扭头就去做别的,同样不理他。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心想自己一无所成,连自己的家人都看不起自己啊。于是他决定发奋读书,一定要有所成就。他不分日夜地钻研兵书,晚上看书到深夜,困了,就拿把锥子扎大腿,一疼,就会清醒许多,然后接着读。有时候深夜犯困打瞌睡,他就找根绳子,一头把头发系上,一头系在屋顶的顶梁上,一打瞌睡头往下低时,因为上面有绳子揪着,头皮就会被揪疼,这样就又开始清醒地看书。后来人们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就是从这儿来的。
苏秦刻苦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已?学有所成,有所收获了,便收拾行囊,重新游说各国。首先他游说赵国联合其他六国一起抗击秦国,赵国国君觉得苏秦说得有理,同意了,还赏赐了他很多金银宝物,苏秦一下子发达了。在赵国的资助下,他又往返于其他几国之间,晓以利害,最终说服其他几国同意加入合纵抗秦的计划中,它们订立了盟约,任苏秦为六国之相。一般人能做一个国家的国相就很了不起了,苏秦一下子同时兼任六国之相,赵国国王还封他为武安君。秦国知道六国联合起来准备一起抵御自己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之后的十几年中,秦国都没敢再向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苏秦在落魄时,回到家,受到家人的一致鄙视。而当苏秦拜六国相,并被赵王封君的消息传到苏秦的家乡时,他的家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的兄弟妻嫂,都为自己以前那样对待苏秦而有些后悔,所以他们一听说苏秦返回赵国要?过老家洛阳时,全家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跑到30里外的地方,把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跪在地上?接苏秦的到来。这种前后的对比,让苏秦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