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挫折成为登上成功宝座的基石(4)

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 作者:刘余莉


《礼记·乐记》中有如下记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孔子认为,正是这种宇宙论的"和"的观念才是音乐的源头,真正伟大的音乐能够成功地模拟自然的和谐,只有这种音乐才是有益的、可取的。礼的制定规定了明确的秩序和规则,而音乐的普遍流行则在人们中间建立了一种平和的气氛。在儒家看来,音乐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和。更重要的是,儒家认为,音乐不仅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塑造人的性格,这是因为以和为本质的音乐能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人性?本是平和安静的,但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就起了种种贪欲之心。当这些欲望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以及我们的自觉心被物质世界所扰乱时,我们就丧失了自我而为欲望所淹没,从这里就滋生了狡黠、违抗、欺?等不道德的现象,因此才出现了以强凌弱、以众欺寡、弱肉强食、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无所养的局面。所以,《孝?》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更是把对天道的认识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而提出了"处柔守慈"的处事?则。老子曰:"守柔曰强。"意思就是说,那种坚持以看似最柔弱最柔软的特点来抵御一切的人,是最坚强的人。换句话说,强并不是最强的,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而天下最坚强的是柔软,柔能克刚。"处柔"是老子的处世哲学,他认为这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而能够保全自我的最好办法。所以老子说"兵强则灭"、"物壮则老"、"木强则折",就是说事物到达了一个强盛的极限,就开始向衰败转化,而柔弱却是新生的标志。所以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德。"

同时,老子的柔,是一种长存之道。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世上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水却能攻破世上最坚强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老子就是以此说明,外表看似柔弱的事物,内在的强大却可能是人始料不及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这些都说明,老子对"处柔守慈"这一方法的推崇。只有这样,才能在相生相克的过程中,防止事物朝着一个极端发展,从而维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保持相对长久。

《易?》这本说明"天道"的书中一共有64卦,每一卦的爻辞都有凶有吉。但是在64卦之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这一卦就是地山谦卦。谦卦与别的卦大不相同。别的卦在各爻变动时,或吉或凶,或有悔吝。但谦卦六爻,无论如何变动,只有吉利。究其?因,就在这个"谦"字。谦卦,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山比地高得多,但是这个山很谦虚,愿意下于平地,而不是高高在上。比之于人事,便是一个人不居功自傲,不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能够谦退自己,推崇他人,如此,便能成就谦德,万事亨通。所以,文王系辞说:"谦,亨,君子有终。"

谦卦虽好,却不易学。因为一般人都想居于人上,接受别人崇拜。这与谦德恰好相反。因此,学谦,必须探讨若干义理。

伏羲氏"卦时,特别发明两个简单的符号,象征阴阳两仪,然后以此"成八卦,以及64卦,包罗宇宙万有、千变万化。在万有变化中,有其差异相,有其共同相。以差异相而论,万物各异其情状,决无二人或二物完全相同。以共同相而论,万物同具五行,同有生灭,一律平等。《毛诗·小雅·节南山》说:"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南山虽然高峻,但与平地同样是土石等物聚成;师尹虽然显盛,但与平民同样有生有灭。由此观察,高山下于平地,并非伏羲故作玄虚,而是自然平等的现象。看清这个现象,再读孔子的象传,"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德便能油然而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