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识压力与解压之道
为了让自己有个健康的身心,我们应该首先避免给别人压力,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还要善于养成正确的"视角",坦然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多接触大自然,加强体育锻炼,放松自己的身心;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不妄自菲薄;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情感,学会倾诉自己的压力。
01认清压力的实质?
一、压力无处不在
在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使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压力过重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时,应该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调适呢?
在处理压力前,我们首先要全面认识压力。认识压力有一些具体的?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任何人一生中都会有压力。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的影响。有人把生活中的压力比作吉他的弦,如果太紧,琴弦就会断裂;如果太松,又弹奏不出美妙的声音。既然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压力,就不要对压力无端地恐惧,而应该轻松面对。
从更深层次来看,我们之所以会有压力,是因为我们?常有意无意地给别人带来压力。所以,处理压力也要标本兼治,根本上就是要不再给他人制造压力,并且学会"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做事?则,随时随地地帮助他人减轻或避免压力。
二、压力也有两面性
第二个?则:有些压力是有益的。
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人都需要一定的压力,不管他们有没有认识到这点。适度的压力能给人以鼓舞,让人保持敏锐、警觉、机灵。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没有压力的生活:在一个地方,有一张吊床正在摇摆着,你一边喝着由水果酿制的朗姆酒,一边感受着来自海洋的微风拂身而过??但是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我们始终这样生活下去会怎样呢?一直过那种懒散的生活,你就不会取得成功,你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都毫无意义,人生的价值更无从体现。
有人说,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时,可能会觉得很有压力,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我们的恐惧,克服了我们各种各样能力的不足,也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成长的开始。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样的道理,压力也可以称为成功之母。我们可以把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对于很多成功人士来说,他们是怎么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呢?他们承担责任并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因为他们有高尚而伟大的目标。
在一些演员或者运动员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压力的这种有益的效果。比如有一些演员,当观众中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他们的表演会特别的出色。运动员也是如此,很多世界纪录都是在大规模的世锦赛或者奥运会的决赛上创造的。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被压力压垮了,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借着压力创造了世界纪录,因为他们懂得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三、一切不必要的压力都是纸老虎
认识压力的第三个?则:大部分压力是毫无必要的。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意思就是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我们自己给自己增添设想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很多人可能觉得这难以置信,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组关于压力的数字:
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有40%永远都不会发生;
有30%的忧虑是涉及过去做出的决定,意思是说没有办法改变了;
有12%的忧虑由于自卑,而对自己做出的批评;
有10%的忧虑是与健康有关,而这类问题是越担心问题就会越严重;
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的范围。而这个"合理"还加着引号,意思是说真正需要我们事先准备一下、考虑一下的问题只有8%。
这一组数字是不是让我们感到很吃惊呢?在日常生活中,假设有十个引起人们紧张、忧虑的问题,其中真正值得人们思考的,其实还不到一个。
关于这种不必要的压力,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加以说明。
有父子两个人赶着一头驴去赶集。一开始他们是赶着驴走,走着走着,他们碰到了一些人,这些人看到父子俩赶着驴在地上走,于是就纷纷地嘲笑说,这父子俩真是太傻了,放着驴不骑,却跟着驴子在地上跑。听了这样的嘲讽,那个父亲就骑上驴继续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上了另一些人,这些人看到父亲骑在驴上,又很不满意了,他们纷纷指责说,看看这个父亲是多么不知道疼爱儿子啊,他的儿子那么小,身体那么单薄,可他却堂而皇之地骑在驴上,让儿子在地上跟着跑。听了这些人的指责,这个父亲就跳下了驴,让儿子骑到驴上继续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些人,这些人看到儿子骑在驴上又不高兴了,他们说,看看这个儿子多么不知道孝顺父亲啊,他的父亲年纪那么大了,他却心安理得地骑在驴上,让父亲在地上跑。听了这样的指责,儿子就请他的父亲又骑到了驴上,两个人同时骑着驴向前赶路。结果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些人,这些人发现父子俩居然同时都骑在驴上,就纷纷指责说,你们看这父子俩多么没有同情心,那个驴子那么瘦小,可是他们居然同时骑在驴上,都要把它累死了。听到这样的指责之后,这父子俩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会有人指责,想来想去他们也想不出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