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共:从革命党到生活党(1)

”下流“的日本 作者:刘柠


2009年8月30日的日本第45届众院选举,不啻是政治“变天”,政权更迭,朝野换位,政坛彻底洗牌。但如此沧桑巨变,却没能带来日本共产党在国会的跃进:日共在连续三届众院选举中始终维持9个议席;不仅如此,在2007年的参院选举中,席位反而有所减少(从4席减至3席)。与此同时,舆论及相关数据表明,伴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日共的人气在逐渐提升,从去年至今,党员人数净增万人。至少从表面上看,党在规模上的发展态势与在国会的退潮倾向难以吻合。那么,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究竟到底有哪些深层逻辑,日共自身到底发生了哪些转型,其性质及前景又当如何呢?

日本共产党(Japanese Communist Party,JCP),在今天日本国会的多党政党格局中,是唯一创立于战前的历史最悠久的党,且始终拒绝更名,一脉相承,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哥”党。关于党的成立宗旨,在1961年制定的日共纲领中如此写道:“日本共产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高涨中,在十月社会主义大革命的影响下,继承了我国的进步和革命的传统,于1922年7月15日,由日本工人阶级的先锋而创立的。”起初,是共产国际的日本支部。战前,由于建党的性质及其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日共及其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当时统治者在《治安警察法》、《治安维持法》名义下的残酷镇压,党务活动基本处于地下状态,领导人或被逮捕、刑囚,或流亡海外。过酷的打压,使日共的政治活动一度完全中断,“转向”者比例之高,举世罕见。从地下浮出地表,以合法身份“社会复归”,在国民面前公然登场亮相,其实是战后的事情,且系拜美军对日民主化改造之所赐。

所以,战后初期,日共是不反美的。不仅不反美,应该说对美国充满感激,并不断讴歌。1945年10月,系狱十八载的日共前总书记德田球一在出狱前夕,便写下了《告人民书》:“我们向在日本的盟国占领军表达最深切的感激之情,他们致力于从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手中解放全世界,为日本的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截至目前为止,日共在国会共有16名议员(其中众院9名,参院7名),地方议员约3600名,作为小在野党,却是地方议会势力的第一大党,并有8名地方自治体首长。全国共有40万名党员,万个支部,党的机关报《赤旗》的发行量达173万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共产党之一,日共在战后获得“合法化”的政治身份后,一边坚持国会斗争,一边自觉扮演了极左翼的政治角色。同时,受制于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共运形势的发展,日共经历了数次大论战、大分裂和大转型:从主张武装夺权到和平革命论,从反对天皇制到基于反对修宪立场之上的天皇容忍论,从反对再武装到容忍现行的自卫队体制,从对中苏盲从到独立自主路线,日共已大大修正了建党之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政党的定位和使命,放弃了与之相匹配的过激斗争方式,转型为一个在议会政治的框架内,以温和的形式谋求“民主联合政府”的左翼政党。

日共现在的基本路线,是前总书记宫本显治在1961年“八大”时确立的。此前,在1958年的日共“七大”上,围绕当前的革命到底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先行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实行民主主义革命(即旨在打倒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统治的反帝、反垄断的革命),成功后再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所谓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阶段论”)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乃至大会无果而终,路线的制订被顺延至“八大”。经过长达三年的论战,宫本的“两阶段论”占了上风,成为日共此后四十年不变的基本路线,从而也奠定了宫本其人君临党政四十载“长期政权”的基础。直到2004年的“二十三大”,“宫本路线”才被继任者不破哲三的“不破路线”所取代。但二者其实大同小异,因为新党纲被认为是“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更加前进一步”的纲领,而旧党纲的“正确性”,被认为“已经为超过四十年的形势发展和党的实践所实证”。换句话说,在冷战与后冷战的大风大浪都已然过去之后,被认为继承了宫本显治衣钵的不破哲三,根本就没有必要否定“宫本路线”的道统,顺水推舟便是“发扬光大”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