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大道上的前言(5)

美第奇阴谋 作者:(美)彼得·沃森


《观察家》:罗伯特?赫克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他先是拿到了混酒器,然后又拿到了高耳陶杯?

冯?鲍斯默:正好相反――他先拿到了那个高耳陶杯,几年后才拿到了混酒器。1971年7月,他给我看了那个高耳陶杯。【暂停】我在苏黎世待了几天,见到了陶杯,于是在笔记上记下了日期。刚开始,那个陶杯的价格并不吸引我,但后来混酒器出现了,我才有了兴趣。你知道,当一种东西有两个不同的形态时,意义更加重大。

换句话说,冯?鲍斯默暗示那个欧夫罗尼奥斯混酒器是在1971年7月之后几年才浮出海面的。但是,难道他忘了在萨若凡给赫克特的信吗?1971年7月10日,萨若凡说那个混酒器已经在自己的家族中收藏了50多年了。而且赫克特在苏黎世已经见过它,在1971年7月之前。

混乱还在继续。萨若凡提供的另一个陈述中说,1971年他把这个混酒器给赫克特的时候,它还处在碎片状态,而且我“警告赫克特说,如果有碎片丢失,我概不负责。”这句话在三个方面都是费解而且矛盾的。第一,他也说过,三年前,也即1969年,他让人把它修复了。1969年就修复了,但为什么直到1971年才浮出海面?第二,弗里兹?伯克说过,1971年下夏天他看到那个混酒器时,它已经被修复了,但“修复技术特别差,我不得不把它拆开,重新彻底修复了一次”。第三,冯?鲍斯默之前说他首次见到那个混酒器时,它还没有完全修好,于是他授权弗里兹?伯克填平那些裂缝并描好,并付给他800美元。这些人的说法没有一个能互相对得上号的。

然后就是关于碎片状态的前后矛盾。上文说过,萨若凡在给赫克特的信中“警告赫克特说,如果有碎片丢失,我概不负责。”萨若凡怎么知道可能会有碎片丢失,如果那个陶器由许许多多碎片组成,像霍文说的那样,大约60片到100片之间?而且根据霍文的说法,只要混酒器基本完好,无论百分百完好还是像后来文件证实的那样完好、只丢失了一点碎片,就能叫出高价,那么萨若凡还担心什么呢?

而且那价格未免也太好了:在1971年7月的那封信中,萨若凡告诉赫克特把这个混酒器以100万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在当时同类古董的价格只有万美元的时候,为什么他竟敢喊出这样的高价呢?

还有其他的矛盾。萨若凡告诉凯奇,赫克特拿走了大部分的钱,而不是像他在1971年7月那封信中所说的那样,给赫克特10%的佣金。“鲍勃太精了,我太傻了。”萨若凡说。“我不应该给他开发票的――古董中介商之间交易,一般都不开发票的――但赫克特特意问我要了一张。他说是出于缴税的需要……我给他开了一张发票,并把价格开得很高……其实我拿到的价格还不到100万美元的四分之一。绝大多数的钱都流向了赫克特。”

最后一个疑点是,萨若凡在1971年7月10日给赫克特的信中说,鉴于中东局势每况愈下,他决定去澳大利亚定居,“也许是新南威尔士”,这也是他决定把收藏品出手的原因之一。但他根本就没去澳大利亚。萨若凡一直在贝鲁特呆着,直到1977年和他的妻子死于一场车祸。

总之,关于那个欧夫罗尼奥斯混酒器,疑点重重――它从哪里来,什么时候修复,是谁付的钱,付了多少,它跟那个高耳陶杯是什么关系,一切都神秘莫测。所以也难怪跟狄尔特瑞查?冯?鲍斯默同事的考古学家们,古董贸易业内人士,以及大西洋两岸的媒体,都对那个官方版本的说法表示怀疑。另外,赫克特的声誉一直很有争议,而这一点,霍文、冯?鲍斯默和大都会博物馆的理事们却好像根本不在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