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顽童时代》第十三章(2)

顽童时代 作者:钟丽思


但从此以后,我开始仔仔细细地看他爸,连他去上下班的路上,我也远远跟着观察他的神态步态,并问别的小朋友是否发觉陈伯伯与他们的父亲有何相异之处。于是孩子们便都开始观察陈乃光的爸爸。

末了,有一天,住在陈家隔壁的云娃子笑嘻嘻地告诉大家:“陈伯伯拉尿跟别人都不同。” 他说陈伯伯只在厕所拉屎,却在家中拉尿。而且自己拎个花痰盂接着,房门也不关,就沙啦啦啦往里撤;拉完将痰盂往地下一放,每次都是由陈乃光他娘端去女厕所倒的。

我大失所望,终于憋不住,就去问我爸:“陈伯伯是不是我们这幢楼最了不起的英雄 ”

爸爸看着我,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问我从何处冒出这等念头来。我说:“如果他不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女子为他献出青春呢 ”

我们这幢红房子,家家男主人都来自军旅,每人一个妻子,却只陈伯伯一人有两个妻子。两个妻子一老一少,年纪相差十多岁,都住在一起。楼里大人小孩称呼老的那个“陈妈妈”,少的那个“张姨姨”。我不知陈妈妈是否有小孩。陈乃光和他的一姐一弟都是张姨姨所生,叫她“娘”,叫陈妈妈为“妈”。我不知道陈伯伯因何赫赫战功,竟有双妻相伴。既然好女子与好男儿无异,那么若有女子为国立下许多功劳,是否也可有两夫作陪呢

我爸爸想了一下,说,那两个女子先后出嫁时,陈伯伯并非什么大英雄,不过那时的风尚,男子可以娶几个老婆。爸爸解释道,自私有制以来,财产就全由强壮的男人挣得,女子由于天生体力不足,甚至变成男人的一种财产,社会的权力其实是一种男性的权力,所以会有一夫多妻的历史;但就夫妇关系而言,是不公平的。中国的一夫一妻制,由毛泽东一九三五年第一次在江西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主张已成为法律。至于一女多夫的现象,则早已随着母系氏族而消亡了。

爸爸把我拉到身边,对我说:“爸爸希望你成长为一个正直的、有所作为的人。爸爸希望你将来幸福。”

我发现自己对父亲这种陌生的温婉很感动,就有点难为情,就没话找话,说:“什么是幸福 ” 其实老师早就说过,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幸福。而且人人都幸福,因为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爸爸想了一想才回答我:“幸福就是事业有成,爱情有托。” 却与老师讲的不一样。我搞不清楚什么是爱情。爸说爱情就是“两心相悦,生死相许。” 我茅塞顿开,就问“是不是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一个死完另一个又跟着死 ” 谁知他又说“不是。”

我突然发现爸爸也有尴尬时。他将烟斗叼上又取出,取出再叼上,最后,这个向来教我评点历史推理严密的爸爸,居然就说:“爱情,爱情就是一件应该由你妈妈对你解释才更合适的事情。”

我很爱听母亲说话,即使她平日为我解道算术题,哪怕只是关于“乘法交换律”,也总给我许多形象的例子,令我觉得那些阿拉伯数字好像都变得有血有肉有故事了。

母亲解释爱情,说得深入浅出。她说“两心相悦”就是两个人互相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感到快乐,也因为发现自己能使对方快乐而感到惊喜――这种心境是换了任何一个第三者都无法替代的。相爱的两人会欣赏对方的长处,包涵对方的短处;而且,为了使对方的感觉更美好,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母亲说,“生死相许”的含义很丰富,并非仅指“一个死完另一个跟着死”――

爱情是诺言,不会因为一方的死去而改变,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曾互相许愿同生共死,于是放弃生命追随爱人。

爱情是创造。创造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也可以是一个孩子的前程,如果这种共同立志的创造没有完成,一方死了,另一方却并没有权力以死相随,而是有责任独立完成那种创造。妈妈说,这种独立的完成,比相随去死艰难得多,那不仅需要更大的勇气,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够使一个失去爱人而悲痛欲绝的人又活下去,并且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以致最后赢得了两人曾共同盼望的一切,那才是最完美的爱情。因为爱情是力量,是希望。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夜,全家在枇杷山公园散步,月儿淡淡,星儿散散,爸爸肩上骑着弟弟,我牵着妹妹的手,走在妈妈身边听她讲爱情。妈妈说:“人是会死的,但爱情却不会死……”

远处不知从哪一扇窗户,不知是哪一把提琴正诉说着谁的心事,旋律恬美,幽幽远远,像头顶那穹湛湛的蓝天。走累了,我们歇在草地上,任清风摇曳着树叶,将天光圈圈点点,“????”地撒在我们身上脸上。爸爸躺下,将弟妹并排放在他的胸膛。我坐在爸爸腿上,双手撑着头,看着妈妈的眼睛,听她讲居里夫人的生平。妈妈告诉我们,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不久,毅然走上他从前的讲坛――那个在这一刻之前从未有女性能够涉足的讲坛――对满教室的学生开始讲授居里因车祸丧生而中断了的课程。当听到居里夫人说“我拿起地球,向太阳掷去……”而赢得满堂掌声时,我不禁大哭起来……

爱情多美好! 不过爱情离我太遥远,都到共产主义去了。爸的主张很简单:“先立业,后成家。” 妈说我们应该长到二十岁才可以去恋爱。妈妈说,二十岁时,对人生就有成熟的看法,就可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看待别人,就不至由于轻率而遇人不淑。而老师告诉我们全班:共产主义在我们二十岁的时候就来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