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宁”品牌(2)

杨澜奥运高端访谈 作者:杨澜


杨 澜:比较怕得罪人。所以让你去开口让谁离开这个公司,是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李 宁:相当困难。但是再困难也要做,就是说除非你就不想往那儿走,不想往这个目标走。像我们做体育服装、运动鞋、器材这些不同的专业的,也有销售的,也推广的,有人力资源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这个方面不可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也不需要。

随着各方人才的引入,李宁公司开始快速发展,这个势头一直持续到1997年。在随后的四年中,李宁的销售额一直无法突破10亿元大关。面对商海中不进则退的残酷竞争,李宁只能忍痛换将。

杨 澜:李宁公司也经历了CEO的人员转换的过程,在那个时候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更换人员?

李 宁:我们这个公司在换这个CEO的时候,其实也是处在这个阶段,就是这个公司可能要有更大的一个目标,或者更长远的目标,或者更新的目标,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运作等这些流程来完成未来的这个发展。

杨 澜:但是你刚才也说了,让你拉下脸面去跟一个人说让他离开这个公司,对你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

李 宁:这个换人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结果,换人其实也说明了你现在的选择机会也很多,换的那个人可能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我觉得从感情上来讲我首先是非常开心的。

杨 澜:他不是等于你给这个产业做了很多培训吗?

李 宁:其实如果作为一个中国的这个行业的企业,如果能够给这个行业作贡献,这是你的价值,而不是免费的,你会有回报的,这是你的价值证明你的能力。因为我曾经跟人讲过说,可能我的价值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因为我跟大家在一起,大家因为有我而每个人都获得了发展,获得了提高,我觉得每个人获得发展获得提高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满足。

随着新任CEO张志勇的走马上任,销售收入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经历了管理机制变革后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开始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杨 澜:李宁公司这十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但是我相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难受的是什么时候?

李 宁:基本上好像一直处在挑战状态,所以我们员工,我们大家给自己提出的口号叫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我也常常这样说。基本上好像没有好过过。

杨 澜:现在业务量已经几十个亿了,已经成为中国最顶尖的体育品牌了,怎么还没有好日子过?怎么可能呢?

李 宁:基本上在中国我们还算可以,那么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也跟最强的对手在竞争。但是相比世界上的同行业,我们还是处在发展阶段,这个行业里面的那些高手,我们跟他们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的目标就是缩短距离。

杨 澜:有点叫叫板。

李 宁:相当水平的叫叫板。

2004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8年1月李宁公司更以近40亿美元的市值,在世界综合性体育用品商中排名第四,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而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的壮大,李宁也不断地通过赞助各种体育赛事,来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牵头组织创办了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为在役及退役运动员进行培训,包括李小鹏、刘璇、莫慧兰、郭晶晶等著名运动员在内,共有超过400名运动员通过该基金获得技能培训。

杨 澜:你在圈内一致认为特别有那种大哥的风范,会照顾很多过去的队友,包括教练还有后辈的这些队员等。你做这些就觉得是一个很自然事情,是吗?

李 宁:我觉得得到很多人的照顾,那么加上我们体操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大家都能够分享共享这个,我觉得在大家心里面是很重要的,就像我当年分享了很多前人、前辈或者是我的队友和其他人创造出来的一些成果。

杨 澜:能够看到一些年轻的队友穿着李宁品牌的服装去领奖,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李 宁:当然很骄傲,也有很强的参与感,就是说能够为这个冠军服务。在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我没有这么切身的体会,但我现在下来了,能够为冠军服务,我觉得也有一种很深的荣耀感。

在李宁的经历中,最让人瞩目的可以说是他的两个高峰。作为体操运动员,他摘取14枚世界金牌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并因此成为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选出的25位“20世纪最佳运动员”中唯一的中国人,与球王贝利、拳王阿里、飞人乔丹等体育巨星一样代表着体育史中的一段神话。作为一名商人,他麾下的李宁品牌短短十几年就位列世界前茅,企业实力更是直逼同行业前三甲的宝座。

杨 澜:体操很有意思,它并不是直接跟别人的身体对抗。你觉得当年作为运动员的那一段生涯,给你人生留下来最重要的一些印迹是什么?

李 宁:有时候直接对抗性会让你去猜别人要出什么招,然后模拟别人用什么招,最后你用你的招去制伏别人,那体操没有必要去猜这种动作,他们会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最美的东西,最难的表现,他自己就会去追求。

杨 澜:比如说呢?

李 宁:基本上有意无意当中,对我的一些素质给了很多的培训,包括怎么样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这么多年的训练当中逐步逐步被培养出来。

我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对这个交易,对这个利润并不是那么敏感,对成本也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唯一一点就是说,我有我自己要寻找的目标,确立之后我会比较坚定地往那儿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