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动脑不动手的安乐椅侦探(1)

角落里的老人 作者:(英)奥希兹女男爵


文/ Ellry

所谓安乐椅侦探,照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可以说是躺在安乐椅上,凭借推理便可破解案件的侦探。不过稍微放宽条件,那些依靠二手信息,而非亲自参与证据调查的侦探人物都可算是安乐椅侦探。

躺在安乐椅上解决案件的第一个例子可以追溯到侦探小说鼻祖埃德加 爱伦 坡的作品。《玛丽 罗热谋杀案》(1842)中,C.奥古斯特 杜宾完全凭借报纸上的信息,就破解了一位年轻女性神秘失踪的案件。其实,小说中的案件来源于纽约一桩真实犯罪事件。有个名叫玛丽 塞西莉亚 罗吉斯的少女,在纽约附近被杀害,尽管她的惨死在当时引起强烈而且长时间的轰动,但直到坡的小说发表之时还没有侦破。这桩安乐椅案件与其说是杜宾在破案,还不如说是坡本人化身杜宾来做出自己的推理。虽然和之后案件调查的结果有一些出入,但是主要的推理仍然是正确的。看来坡不仅是位合格的作家,还是位合格的侦探。阿瑟 柯南 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讲求实际调查的侦探,但是他的兄长迈克罗夫特拥有更高超的推理才华,却只想坐在舒适的第欧根尼俱乐部里。福尔摩斯不无遗憾的说道:“假如侦探这门艺术只是坐在安乐椅上推理就行”,那么迈克罗夫特可算得上是最伟大的侦探。其实,后世侦探确实证明了只坐在安乐椅上便可推理。

将安乐椅侦探发扬光大的第一位重要作家是奥西兹女男爵。1901到1904年间,她在《皇家杂志》发表的一系列短篇作品,塑造了角落里的老人这个角色。伦敦《观察家晚报》的记者宝莉 波顿小姐每次来到ABC咖啡馆,就看见一位坐在角落的老人,喝着牛奶,吃一块孔酪蛋糕,然后他们就根据近日的新闻讨论起案子来。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老人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推理高手。他视警察如草芥,一切犯罪在他看来都是小儿科。他就这样一面喝牛奶、嚼酪饼、打结绳,一面和波顿小姐讨论、分析时下警察还没有破解的谜案。虽然偶尔也会去犯罪现场或者法庭,但他信息的主要来源还是报纸。老人的推理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他甚至不会把结果告诉警方。小说中老人隐姓埋名,不愿多说自己的身世。其实,如果是细心的读者,也能从作品中找出蛛丝马迹,发现老人的姓名呢!(参阅《柏西街神秘命案》)虽然侦破的案件并不很多,但是角落里的老人却是将安乐椅神探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角色。

后来的作家们也会玩票性质地创作安乐椅侦探作品。比如,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短篇集《死亡草》(1932)就是在餐桌上推理案件。一群乡村好友们(律师、牧师,甚至还有前探长)组成了“星期二晚间俱乐部”。他们在星期二晚上聚会活动,挨个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神秘案件,由马普尔小姐做出推理。这位看破世间人性的老处女侦探果然不负盛名,一一将其解答。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 阿西莫夫也创作过类似故事――“黑寡妇系列”,第一部是短篇集《黑寡妇的故事》(1974)。几位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黑寡妇俱乐部”,每月都有聚会。会上某位成员会提出一桩费解的谜团用来测试大家的智力。这些谜团倒并非杀人案件,不过颇为有趣,比如:一个骗子利用一个不寻常的作弊方法取得博士学位,急着要稿的编辑为何在拿到稿件后压了两年迟迟不刊出,情报单位紧密监视的敌方间谍到底是如何将持有物脱手而不被发现,等等。担任安乐椅侦探的却不是这些精英分子,而是侍者亨利。埃勒里 奎因笔下的埃勒里同样参加过这样的活动。由一群上层精英组织了一个谜俱乐部的小团体。每次聚会,埃勒里都坐在指定的安乐椅上,由其它成员提出谜团,在成功地说出谜底或宣告失败前,晚餐是不会上桌的。照例都有令人激动的“挑战读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