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世界里常常是雄性抛头露面来吸引雌性。鸟类中的雄孔雀利用诱人的尾巴、鲜亮的翎羽及美丽的外表向雌孔雀求偶。某些哺乳动物也同样如此。例如,雄狮和雄鹿分别靠鬓毛和犄角驱逐情场对手(Knussmann 101)。人类想当然地认为,美丽的容颜是女性特征。无数条谚语劝诫男人防范女人的魅力圈套,这种以外貌取女人的做法丝毫不逊于当今的广告业。人们认为女人的体形迷惑人心,以至于某些宗教和文化要求女人用布和面纱遮住身体、头部以及脸部,免得在男人中引发“骚乱”。不过,谚语却没有坚持让男性遮住脸部、头发以及胡须,免得引发女性的欲望和性“骚乱”。不想丧失清誉的女人根本就不应该渴慕男人的身体,而大部分指涉女人身体的谚语都反映出男性的欲望和焦虑。
过去的欧洲女人要遮掩胸部。第一批袒胸露背的女子似乎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如果说在西方世界里人们裸露身体果真是由于个体具有强大的自控力,那么女性越发胸无城府地袒露身体或许表明,一定程度的(男性)自控力使女性可以袒露身体而不必背上“轻佻下流”的骂名。因为只有在不冒被人占便宜之险的地方,人们才会袒露身体。反过来说,女人遮住身体(以及头部)或许意味着缺乏信任和“性安全感”(Tseelon 1995:27-28; Elias 1939)。[16]
不管怎样,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展示和观看两个方面。在五光十色的杂志及电影录像里,的的确确出现了越来越多近乎裸体、膀粗腰圆的男子形象。但总体来说,广告业中的美艳裸女比裸男要多得多,她们被当成商品一样展览,招揽消费者。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西欧的情况尤其突出,巨幅广告牌上登有咄咄逼人的女人乳房、腹部、臀部,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不安(至少鲜有听说什么抗议活动)。在这个方面谚语毫不逊色,谁是物品,谁在虎视眈眈,一目了然。
从优生优育的永恒竞争中长期发展起来的机制可以得到以下解释。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人希望选择最佳的男性候选人来做自己孩子的父亲,她们施展浑身的魅力,以期比同性竞争对手找到更好的候选人来繁殖后代。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男人们已经本能地吸收消化了关于女性身体以及女性外在魅力的理想形象。女人因而成为“美丽的性别”。然而,女人逐步形成对理想男性形象的看法,她们很少以貌取男人,她们更欣赏诸如智慧、精神、创造力等男性品质。男性的力量和体型逐渐失去大部分的优选价值。这样的事实似乎深刻地影响了男性行为:他们大受刺激,因而去追求男人的成功,顺从而又积极地回应社会的要求。大部分男性从不掩饰自己对女性外在美的强烈兴趣,而女性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努力地美化着自己(Knussmann 92-99)。
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指出:女人倾向于爱男人的性格,而男人倾向于爱女人的容貌。有人或许会问,当他发表上述言论时,是否受到了前面概略提到的人类历史的影响,或者说,是否受到了反映这些发展结果的谚语的影响。
【灵与肉】
夫妻应该同身体共灵魂。(希伯来语)
谚语反映了一场占有女人身体和灵魂的持久战。谚语常常指出,妻子是丈夫的财产,丈夫拥有妻子。正如一则德语谚语所言,“忠诚的妻子是丈夫的身体”,其深层含义就是:男人是那副身躯之头(脑)。
理想的情况是,男人和女人注定成为夫妻,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他们的大脑和灵魂也融为一体。本节的开篇箴言是一则古老的犹太谚语,在整个欧洲广为流传。实际上配偶们的身体和灵魂不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婚姻中有争吵和分歧,正如一则朝鲜语谚语所言:“面对面,[他们]共一个身体;转过身,[他们]是陌路人。”尤其是在西方世界里身体和大脑被看成独立分离的事物,而如果万事万物顺理成章,那么大脑就该高于身体,指导身体。一则俄罗斯阿瓦尔语谚语这样来解释纵欲的后果:“满足你身体的欲望,承受随之而来的灾难。”另一则荷兰语谚语说道:“纵欲伤身。”在欧洲身体和大脑的分离源于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文化的影响: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强调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对照,基督教神甫们也将女人与(遭人轻视的)劣等身体及其情感混为一谈,并将男人与优越的灵魂和大脑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