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中医是最大的宝库

由梦说健康 作者:李思博


在治疗中,中医突出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讲究辨证的望闻问切,同一个病,不同的药方。

谁不相信中医,板砖伺候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 艺文志 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人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阴平阳秘,则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字的真正含义。

现在有很多人崇尚西医,对于中医不屑一顾,认为那些汤汤水水根本没有什么用,对于这类人,直接板砖伺候。

还是那个比喻,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机器,对于病,西医精确到“细胞”,也就是机器的零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行,就换个零件,换个零件就能以策万全?借用《非诚勿扰》的经典台词来说:奔驰的车配个宝马的零件,效果肯定不如原装的好。

而中医讲究的是整体的效果,“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有病的人”。这不仅从本质上说明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而且更真切地揭示中医的内涵。作为整体的“人”,在中医理论中备受关注。《黄帝内经》认为:在天地万物之中,“莫贵于人”。

在治疗中,中医突出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讲究辨证的望闻问切,同一个病,不同的药方。中医治疗历来还重视食疗,认为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食治》中所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黄帝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选择食物时,可以根据病症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这就是中医最奇妙之处――吃出健康。

中医不是圣经

但是还要切记一点,中医是人不是神,中医治病不治命。中医绝对不是无所不能的,中医治疗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望闻问切,涵盖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甚至有时候要结合天时地利。但是中医并不是万能的,只能顺应人体的盛衰,调节五脏,如果调养得当,可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但是至今还没有听说中医有什么仙丹良药让人长生不老。

而且有些急症不适合用中医治疗,比如大出血,如果按照中医的止血治疗,药效难以快速抵达,恐怕没有一会儿病人就一命呜呼,所以对待病症,要因地制宜,因病选医。

是药三分毒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添加夏陈名六君。?痰补气阳虚饵。”小小的几味中药,伸展乾坤,妙用无穷。中药包罗万象,飞禽走兽、草木花果,可以说无所不有;酸甜麻辣,辛涩苦咸,无味不具。在中药中,麝香是最香的中药,馥郁特异。麝香是鹿科动物麝雄体香囊内的分泌物,引诱雌麝与之交配,以繁衍后代。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是开窍、通经、活血、散淤的珍稀药材。而阿魏最臭,味道难闻无比,它具有抗凝血、兴奋神经和祛痰的作用,是消积、杀虫、散寒药。

当然,中药也绝非一味“良善”, 有人就常常央求我:“医生,中药是纯天然的植物,您给我多开些,分量下足,让我早点儿病好。”

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中药主要是天然材料――植物及部分动物和矿物,一般作用是缓和,比起西药安全得多。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剧毒药,例如砒霜、斑螫等,若使用不当,用量超过规定,也能引起毒性反应;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和巴豆等,本身即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灵芝可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衄、咯血、胃部不适及便秘,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可产生致敏的中草药有一百多种,如果中药没有毒性,神农氏就不会尝百草而中毒了,由此可见,中药毒副作用虽比西药小,但并非绝无毒性。西洋参是世界公认的名贵滋补药之一,但如用量过度,也能置健壮男人于死地;人参持久滥用,也会出现许多中毒症状――“人参中毒综合征”。这就是“无毒不成药”的道理。

所以对于中药也要慎之又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