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1)

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和今天 作者:梁柏力


要解释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和同期欧洲的区别,首先需要指出,明清的国内市场比任何欧洲国家都要大数倍。明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向排在全球前两名。国内市场相当发达(见第四章),两省之间的贸易额往往超过欧洲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正如斯密所说,中国的国内市场等于欧洲所有国家国内市场的总和7。因此相对来说,外贸对明清就远不如对欧洲国家那样重要。正如乾隆皇帝所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8再加上关税所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也微不足道,较英国等国家远少得多9,因此明清制定外贸政策时,政治、国防和治安方面的考虑,比经济、财政等方面的考虑更为重要。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明清的税收一般都相当低(例如地税仅占农业产值的10%左右,远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的30%~50%的水平),因此政府缺乏资源来支持一支长期驻扎境外的军队。这便是为何明清倾向于利用软实力来达到地缘政治方面的目的。

朝贡贸易正是这种软实力的体现10。它是一种羁縻周边国家的政策,是在封建帝国时代私人贸易不发达的情形下,大帝国利用官方贸易来怀柔笼络邻近国家的方法。中国的唐、宋、元等朝代都采用过该方法,明清只不过是承袭了前朝的对外贸易政策。

周边国家渴望与明清贸易,以得到明清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明清的条件就是它们首先要向中国称臣,做中国的藩属,来华朝贡,承认中国是它们的宗主国。朝贡时得到朝廷的赏赐,一般比进贡品更贵重。朝贡使者可以携带其他货物在京师及地方出售,获部分免税优惠,再转购中国产品带回本国售卖。此外,朝贡使者进入中国境内以后的一切开支均由朝廷负担11。因此这是一宗获利甚丰的交易,难怪周边各国都争相入贡。

但是如果有藩属国胆敢违抗明清的意旨,明清政府就可以削减该国的朝贡次数,甚至终止彼此的朝贡关系,以中断贸易的威胁来强迫对方就范。

今天美国的外贸政策和明清帝国有相似的地方12。很多国家都渴望和美国通商,但美国却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从而可以提出很多通商的条件。美国的“最惠国待遇”政策就是它利用开放国内市场来达到地缘政治目的的例子。“最惠国待遇”只不过是和美国通商的许可证,但美国并没有把它发给所有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和今天的古巴、伊朗等国,便没有这个许可证。1979年以后,美国每年都要中国满足某些条件,才再授予它“最惠国待遇”,直至2000年才取消这项规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