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欧洲科学革命的出现(3)

被误解的中国:看明清时代和今天 作者:梁柏力


莫凯尔等学者另外提出了“科学文化”的新观点。他们认为科学知识虽然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但科学革命令科学精神充斥欧洲社会,使科学方法被广泛采纳,因而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出现。所谓科学精神和方法,便是对大自然的一切现象和假设都必须经过细心观察、精确量度和重复实验后才予以肯定19。但莫凯尔同时也指出,科学精神和方法不是欧洲独有的20。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史蒂芬·爱泼斯坦(StephanEpstein)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于当时欧洲工匠流动性的增加及他们的交流,而与科学精神及方法关系不大。他认为,19世纪以前欧洲的大部分技术知识( 知识)仍然属于经验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师傅传授学徒的方式来传播的(与中国的情形相似),而不是靠书面方式传授21。

罗伯特·艾伦对“科学文化”的观点也抱怀疑的态度。他指出,工业革命初期的新机器和技术的发明者都是甚少接触科学界的工匠――蒸汽机的发明者托马斯·纽科门(ThomasNewcomen)便被当时的科学界讥笑是一名不懂自然哲学、数学知识有限的幸运儿22。艾伦认为实验方法自古已有,而不是18世纪才出现的,因为没有实验便不会有新发明。作为一个例子,他指出英国农民是靠实验来决定哪一种谷物最适合种植的(中国农民的情形也相同)。18世纪和过去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的数目比过去倍增23。

对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或许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科学革命有可能加快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但却不是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