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的方法(2)

吾意独怜才:五常谈教育 作者:张五常


对于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 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是读大学 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足够。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第一 分配时间 读书的时间不需多 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不应该读书。

第二 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 “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 读书时若觉得稍为勉强 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 厌书是大忌。记 只要能集中 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 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在三十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 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每次读书时完全忘记外物一小时以上 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三)问比答重要很多学生怕发问 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 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 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是要脸皮厚 就算问题再浅 不明白的就要问 无论任何人 只要能给你答案 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 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的发展往往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学者要教书 因为年轻学生提出的浅问题 往往是知得多的人不能提出的。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 但愚蠢的问题却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是要学什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 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给每个学生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要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要分清楚“知”与“不知” 最容易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 问题可分三类 A “是什么”(What?) B “怎样办”(How?) C “为什么”(Why?)。学生要先判断问题是哪一类。A 类问的是事实 B 类问的是方法 C 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断定是哪一类 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 可免却混淆。

如果要问的多过一类 要把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 要尽量把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 要问的一点愈尖愈好。第三 在问老师之前 学生要先问答案是否可以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若然 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上 用以上的步骤发问 答案通常自己可以找到。还要问老师的话 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书分三读 大意 细节 重点学生坐下来对??书本 拿起尺 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 行行都有记号 这是毁书 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第一读是快读 读大意 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 跳读 读字而不读全句 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 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 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读是慢读 读细节 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 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打问号 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用。第三读是选读 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 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 是没有经过一快一慢 重点很容易会选错。

在大学里 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 平凡的一次快读足够。研究院的一流学生 选读物的时间往往比读书的时间多。虽然以上建议的读书方法??重于大学生 绝大部分也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自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养成这些读书的习惯 你会发觉读书之乐 难以为外人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