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11)

儒家哲学 作者:梁启超


戴东原受颜氏的影响很深,他的议论与颜氏多相吻合,最攻击宋儒的理欲二元说,以为理是条理,即存于欲中,无欲也就无由见理。他说:“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理存于欲,宋儒虽开人生缈缈茫茫的另找一个超绝的理,把人性变成超绝的东西,这是一大错误。东原所谓性,根据《乐记》几句话:“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由这几句话,引申出来,以成立他的理欲一元、性气一元说。《孟子字义疏证》说:“人之精爽,能进于神明,岂求诸气禀之外哉?”又说:“理也者,情之不爽失者也。无过情,无不及情,谓之性。”《答彭进士书》又说:“情欲未动,湛然无失,是为天性。

非天性自天性,情欲自情欲,天理自天理也。”大概东原论性,一部分是心理,一部分是血气。吾人做学问要把这两部分同时发展,所谓存性尽性,不外乎此。习斋、东原都替孟子作辩护,打倒程朱。习斋已经很爽快了,而东原更为完密。

中国几千年来,关于性的讨论,其前后变迁,大致如此。以前没有拿生性学、心理学作根据,不免有悬空肤泛的毛病。东原以后,多少受了心理学的影响,主张又自不同。往后再研究这个问题必定更要精密得多,变迁一定是很大的,这就在后人的努力了。

参考书目:

一《孟子?告子》《尽心》两篇

二《荀子?性恶》《正名》《劝学》三篇

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及《实性》两篇

四王充《论衡?率性》《不性》两篇

五韩愈《原性》一篇

六《白虎通义?情性篇》

七李翱《复性书》

八《朱子语录》讲“性”的一章

九《近思录?心性》两条

十颜习斋《存性篇》

十一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

十二孙星衍《原性》一篇

二 天命的问题

三 心体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